办学理念是什么?
办学理念是引领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科学合理的办学理念有助于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在实践中形成学校品牌。
遵守检验标准
科学合理办学理念的检验标准可以从办学理念的价值取向、语言表达、理论基础、特色实践等方面进行考察。
在价值取向上,要突出理念的教育性。办学的最终价值是为了人,是为了人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办学理念必须突出教育性。如果办学理念在方向和定位上是错误的,或者偏离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显然是不可取的。
在语言表达上,要注意语言的可读性。办学理念属于学校的理念体系,要求表达要清晰、简洁、准确,防止偏颇和偏激,要有可读性。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和概括,能给人一种简洁明了的感觉;另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避免说一些正确的废话。同时,在办学理念上要避免“示范”、“特色”、“名校”等表述。这种标签表达明显带有功利性,背离了学校教育发展的朴素内涵。
在理论的基础上,要注意思想的理论性。办学理念需要校长领导团队、全校师生员工以及与学校发展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共同讨论,需要在理论知识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这就要求校长及其领导班子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自觉提高理论素养水平,自觉用理论提升办学理念的价值内涵。
在特色实践中,要体现理念的整体性。实践理念的完整性要求理念作为学校发展的灵魂,要渗透到办学的各个方面:一方面,办学理念要主导学校的理念体系,形成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歌的融合;另一方面,办学理念要渗透到具体的办学行为中,要与学校的管理创新、课程改革、人才队伍建设、环境营造等紧密结合,内化于具体的行动中。
内化为* *的愿景
办学理念不是虚无缥缈的符号,而是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教师是落实办学理念的主体,任何教育理想和理念的落实都有赖于教师。办学理念的实践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使教师深刻理解和接受办学理念,使办学理念成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愿景。只有这样,办学理念才能更好地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进而引导和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办学理念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要把办学理念内化为师生的视野,首先要广泛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对办学理念的宣传和讲解,使广大教职工了解和熟悉办学理念的具体内涵,为全面推广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和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参与。在办学理念形成的过程中,要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办学理念的讨论,认真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整合大家的意见,形成* * *知识。其次,要把办学理念具体化。办学理念需要转化为班级和个人的理念,体现在具体的行为中,让办学理念渗透、细化到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次教育行为中。
外化为学校管理系统
理念是制度的先导,制度是理念的保障。办学理念催生相应的学校管理制度,反过来,办学理念的实现也需要相应的学校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因此,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要把办学理念落实到学校制度中,通过健全制度、民主管理,使学校形成良好氛围,保证办学理念的有效落实。
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考虑各种特殊情况。我们不应该把制度变成“死制度”,把人变成制度的“奴隶”。师生要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办学理念的存在,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制度环境。因此,校长要注意把办学理念外化到学校管理制度中去,用相应的学校管理制度来保证办学理念的实现。
从学校文化中升华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深厚文化底蕴和精髓的积累和升华,办学理念的实践需要学校文化的积极影响。学校文化是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不仅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等物化形式的内容,还包括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学校成员在同一交往中形成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
践行办学理念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和追求渗透其中,在活动中传递给全体师生,逐步内化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追求,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办学价值。
体现在课程教学中
办学理念的最终作用应该体现在学校课程教学的改革上。课程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行为活动,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例如,上海市上南中学在践行“用爱国主义感召人,用科学精神塑造人,用人文精神陶冶人”的办学理念过程中,将办学理念的研究与实践提升为教师能够积极参与的教育科研课题,以课题带动学校整体综合改革,促进办学理念转化为现实。他们形成了“爱国、科学、人文办学理念与模式研究”的研究课题。
在总体研究目标的指引下,学校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根据学校现有的师资条件和教学资源,开发具有时代特色和上海特色的校本课程,推动学校课程教学的整体改革,从而促进办学理念的深化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