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化妆紫薇
唐代女子发型多样,妆容繁复精致。妆容发型也显示了唐代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女子妆容艳丽,主要表现在妆容上:花、胭脂、鹅黄、面等。唐代的发饰充分体现了唐代盛世特征的审美发展,也透露出唐代开放自信的姿态和接受外来文化的学习精神。
隋代女性大多留有平头发型,其特点是将头发层层叠叠,整体呈帽形。这一时期的发式大多简单多样,初唐文化又深受隋朝影响,所以初唐女俑的发式就体现了这样鲜明突出的时代特征。平头发型也代表了唐朝正在稳步发展的社会。
此时唐朝的发式受隋朝影响很大。初唐时期,女子发型仍沿袭隋朝风格,多梳成发髻式。从近几年唐陵的发现来看,也出现了半翻髻的样式,是从隋代的翻髻演变而来的。此外,据宇文式《梳妆台》记载:“唐武德时,宫中梳髻半转,梳髻向后,享髻。”
由此可见,当时的宫廷发型种类很少,而且总体来说,初唐女性的发型都是极其简单的,更不用说一些珍珠、玉石等奢华的首饰了。然而到了初唐,地位高的女性不再梳云。《后汉书》中长安有一句谚语:“城中包子高,方高一尺。”说明女性的发型不再是简单单一的,而是发展成了简单高耸的有特色的发型,然后和其他更复杂的发型一起逐渐出现并流行起来。
初唐的妆容也开始变得复杂多样。隋代以后,逐渐发展为白面、腮红、唇朱红等装饰,以及花、面、斜红等。隋末唐初曾流行“白妆”,即只施粉黛,不敷胭脂。
随着唐代文化的交融、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在盛唐时期,女性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首先,发髻和妆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唐书》中有记载:“风俗奢靡,不依规矩,而锦绣,尽善尽美。”“上至宫中,下至马下,相随而行,无贵贱之分。”这些都说明唐代女性大胆追求各种时尚,追求华丽的特质。
盛唐时期妆容风格大气华丽,多以红妆点缀,样式繁杂。最丰富多彩的一部叫做《醉妆》。颜色较浅、妆容较淡的,称为“桃花妆”;更优雅的叫做“费霞妆”。
唐朝鼎盛时期,女子化妆更加复杂,步骤多,缺一不可。盛唐女性的化妆步骤有哪些?
第一步是涂铅粉,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打底”。盛唐时,女子妆化得很浓,妆化得极白,要抹很多铅粉。铅粉实际上出现在中国的夏商时期。铅粉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遮瑕膏、BB霜等效果,可以遮盖皮肤的轻微瑕疵,让脸更白、更光滑、无杂质。铅粉好处多多,就连清代戏剧家李渔也认为,涂了铅粉之后,“越涂越好看。”但铅粉是一种重金属,长期使用会使皮肤发蓝甚至有毒。明代《天宫吴凯》一书记载“掴女颊,使其本色发青”,可见铅粉无益。
第二步,涂抹胭脂,胭脂是古代女性最常用的化妆品,又称“阏氏”、“香烟”,相当于腮红、口红、口红的总称。胭脂一定要涂成红色,嘴巴一定要涂成亮红色,才显得妩媚可爱。这时候女方把胭脂涂得很厚很厚。唐代诗人王建在《宫词》中写道,女子洗脸时洗掉了大量的红泥,可见唐代女子“红妆”和重胭脂的盛行。
第三步是画眉,也就是描眉。一般有柳叶眉、吊眉等。眉毛以蓝色或黑色为主,描眉后更加妩媚深情。盛唐时期,宽眉盛行,眉毛画得又短又粗,呈八字形。细眉也很受欢迎。这种画法是把眉毛画得又长又细,这样画出来后脸和眼睛更有女人味。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也写道:“花瓣如她的脸,柳叶如她的眉”,可见柳叶般纤细的眉毛也是女性最喜爱的妆容。此时记录的各种眉型大致有:元阳眉、山眉、五角眉、倒眉、吹烟眉、含烟眉、分尖眉、月眉、串珠眉、三峰眉。
第四步是贴花,也叫面花贴花。不过花苞不是画出来的,而是用金箔、纸、鱼鳞甚至蜻蜓翅膀做成的。据高澄《纪源·物事》记载:“远时女子喜作粉镱,如月之形、钱之形,或以朱若颜为肥斑者,唐人犹作之。”
说明贴花钹自三国时期就已出现,但到了唐代,贴花钹才开始在女性中流行。而且在唐代,花芽的颜色很多,红色是最常见的。花芽的种类很多,有梅花、月亮、石榴花等花、鸟、虫、鱼。贴的位置大致在眉间或脸颊,颜色多以红黄为主,但红色依然是最迷人最深情的,所以在现代电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女性贴美丽的红花。
第五步是画辊,也叫“化妆辊”。不像花辊,可以涂可以贴,大多修饰在脸颊的酒窝里,形状如豆、星、月牙。颜色多为猩红色,也有黑黄色,也称“妆珐琅”。
唐代刘询《岭表异录》中有关于面条的记载:“鹤草匍匐。它的花布满灰尘,颜色呈淡紫色,它的花梗叶子像柳树一样短。夏季开花时,又叫绿叶花。南仁云是美草,露干以代面。”
盛唐以前的面塑多为黄豆形,大小相近,造型风格简单。随着人们审美的不断变化,在盛唐时期,钱币、杏石、各种花形,以及后来的鸟兽纹也出现了。女人笑起来的时候,脸看起来特别漂亮,更让人追捧和尊重。
第六步,画斜红色。起初斜红是画在太阳穴上的红妆,但到了唐代,女子在脸上画斜红,像月牙儿,像红疤,有一种精致而病态的美。
这种妆容的由来,在张蜜的《妆楼物语》中有记载:“我初入夜卫宫时,被七尺水晶屏挡住,却没有像小霞那样感受到触摸屏上的伤口。”的宫人薛,夜里不小心撞到了屏风,两颊通红。当魏文帝看到它时,她为自己感到可怜。后来,宫人争相用胭脂仿画,称为“小霞妆”。
这款妆容一直流传至今。盛唐时期,由于社会的蓬勃发展,社会相对稳定,政策开明,对女性的限制较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对美的渴望更加强烈,各种妆容层出不穷,斜红也逐渐流行起来。
第七步,画唇脂。古代把口红、口红等涂在嘴唇上的红色胭脂称为“唇脂”、“唇脂”。但其实口红不等于胭脂。胭脂是可以涂在脸上或嘴唇上的红色化妆品的总称,口脂从隋唐时期就有了叫法。它在原有的胭脂中加入了牛髓和牛脂,使上唇闪亮亮泽,所以胭脂不仅仅指口腔脂肪。嘴部脂肪颜色鲜艳,可以改变嘴唇的颜色,增添更多的美感,使脸更白更亮,气色好,还能突出唇形,给人以健康、年轻、活泼、美丽的感觉。
口脂对于古代女性来说极其重要,在女性心中占有非常高的地位,所以化妆是必不可少的。“点唇”是口腔脂肪的主要画法,与现代不同。当时口腔脂肪还没有完全涂到嘴唇上,但是涂的越少越好。娇小、颜色丰富是它的主要特点,最好是像樱桃小嘴一样又小又红。“唇上点点桃花”是岑参在《醉斗子美人》中描写的女子的红唇。
随着社会的发展,唐代女子发髻更具时代特色,变得多种多样。
初唐女性的主要发式有:半转髻、反绾髻、乐悠髻等。此时的唐朝处于崛起状态,文化发展缓慢。女性的发型比较简单,款式也比较单一。
盛唐时期,女性的发型变得多种多样。出现最多的有:景洪包子、双环王献包子、天妃包子、朝天包子、吊包子等。最流行的发髻是日式吊坠发髻,把太阳穴上的头发梳到后脑勺,然后扫起来,挽成一两个发髻,再斜靠到额头。这种发髻多为盛唐时期的女俑所用。
高髻在唐代很流行,但一个人自己的头发不可能梳到这个高度,所以盛唐时期开始流行假发,头发里放上木制的假冠和发垫,以垫高髻,当时称为“正髻”。女人把串珠首饰戴在发髻上,和头发连在一起,形成各种高髻。
高高的发髻需要更多的串珠花来点缀,花朵轻盈美丽。这个时候女性特别喜欢用花来装饰,唐人非常喜爱牡丹。所以,唐代贵家女子将牡丹花插在发髻上,显得高贵富贵。除了牡丹这种大花之外,簪花在唐代也很流行,比如小白茉莉花。黑发和白花更有对比,用小花点缀有一种轻盈自然的美感,而茉莉花的香味则为鬓角增添了优雅和女人味。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使唐朝成为一个极其繁荣昌盛的朝代,唐太宗受到各民族的崇拜,从四面八方赶来祝贺。长安是世界大都市,是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经济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繁荣。盛唐时期,女性的发型和妆容五花八门,端庄高贵,也深刻反映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妇女头上的奢华珠饰发簪多为金、银或珠玉,极其精美精致。
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吸引各国朝拜,不仅仅是因为唐朝国力强大,更是因为其开明的外交政策和一视同仁的政策。此时的唐朝也是国际贸易大国,经常有外国或其他部落的使者或商人来朝进行文化交流或商品贸易。此时各部落、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盛唐妇女的化妆发型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回鹘发式、乌蛮发式、甩发式等发型,是典型的胡人发型。
如果连年战乱,硝烟四起,人们不会刻意追求什么美感,自然每天都在忙着逃命。盛唐时期,女性不仅追求各种发型之美,还会花大价钱上胭脂粉,抹上浓浓的粉,梳一个高高的发髻,足以体现盛唐时期的繁荣安定,而女性发髻端庄成熟,妆容浓艳美丽。
中晚唐到唐末,国家经济实力逐渐衰落。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玄宗晚年不理政事,纵情声色,导致国家发展停滞,社会各阶层矛盾加深,统治腐朽,国力锐减,战乱贫困。
此时女子发髻的主要样式有从髻、马髻、晚唐高髻、化妆髻。变得更加复杂,需要几个小时的打扮,发髻用各种首饰点缀,华丽而奢侈。朱昱太重了,这些女人甚至走路都要有人扶着,她们看起来又懒又累。然而,这并不是唐朝依然繁荣的标志,而是浪费了太多奢侈品和黄金的标志。
一种化妆发型,看似只是女性追求美、爱美的表现,但也是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史,一个时代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唐代女性的妆容和发型都在变化,唐代社会也在不断发展进步。
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经济的支撑,经济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繁荣的基本因素。有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就能孕育出什么样的文化。
唐代女性的妆容和发型繁复、华丽、高贵,既是她们追求美的表现,也是一个时代繁荣发展的象征。
女性发型和妆容的变化,既是唐代女性审美观和流行文化的变化,也是国家发展的一个典故。从唐代女性化妆发型的变化和发展也可以看出唐代社会的发展和衰落,而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文化的变化也反映了经济、国力、政策、军事、外交等领域的发展和衰落。而且这个朝代的文化变迁,如崇尚儒释道、修建学校、创设科举、提倡改妆等,都能反映出这个朝代的发展。
参考资料:
1《唐代女性化妆初探》李翠华
2 .《唐诗中女性服饰化妆之美初探》张颖
3 .《论唐代妇女的面部化妆和发型》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