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晋祠的格局是如何改进的?

清代,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晋祠形成了一个左右两侧与中轴线重合的综合性古建筑群。寺庙范围内恢复建设了圣婴楼、代风轩、公伯子庙、傅山纪念馆、三圣寺、舍利保健塔、贞观包晗阁、文昌宫、田军音乐台、昊天寺、松水阁、三台阁等建筑。

圣婴楼北邻直博渠、白鹤亭,南临乐瞳亭,即后来的傅山纪念馆,西临水母楼,东北临水镜台。它建于明末清初,供达官贵人登楼观光。

圣婴楼东西向高17米,歇息于山顶,重檐,三层宽三层深,前后有门,东观大观,西观山水。

胜赢楼有木质台阶可以爬上一层。四周是低矮的木栅栏,方便观赏。楼上四面空空如也,东边挂着“圣婴”的牌匾,西边挂着“云起”的牌匾。此楼名圣影楼,意为比瀛洲仙境更胜一筹。

据说圣婴楼落成时,正好是夏季的至日,圣婴楼的四面都可以受到阳光的照射,所以“圣婴四照”成为晋祠八景之一。清代著名书法家杨题写了《胜应四图》诗;

危楼上升半天,周刊栏环顾四周。

在此,月为先,无脸无风。

水照屋檐,山入画廊。

我想游泳,晚霞是红色的。

1718年,代风轩建于晋祠财神庙洞北,坐北朝南,宽10米,深8.5米,占地85平方米。唐代诗人牛聪曾写道:

洞名朝阳独享,梧桐要用来治凤栖。

戴凤轩的名字就取自这首诗。清代著名书法家杨曾写过一副对联:

桐叶是当年砍的;

凤凰何时飞?

笔法飘逸洒脱,似龙凤舞,寓意也很飘逸。

公伯祠位于太贵寺和水母楼之间,坐西向东,占地约92平方米。公伯祠,俗称“鲁班庙”,是为祭祀鲁班而建。1730年,公伯祠建祠,1760年重修全寺,并在寺前檐悬挂“巧思”匾额。

宫松子寺虽小,但基座高耸,沿石阶只能走二十多步才能到达寺内。正殿三塔,红墙青瓦,干净肃穆。柱头上的麻雀雕刻着一条粗大的金龙,颇为壮观。两边山墙头上用砖雕刻的花饰也很精致。

傅山纪念馆原名乐瞳馆,又称一建居。成立于1737。它是一个坐南向北的四合院,总面积553平方米。整个遗址东西宽20米,南北深27米。南有五塔,东三间,西三间,开前纱门,形成庭院。

东北角建一个小门,东边建一个小院,中间设一个灶,作为厨房。

博物馆四周连通,为回廊式展厅,雕刻、油饰、绘画精美,典雅宜人。

纪念馆是永久展览、收藏傅山书画精品、文献资料、对外文化交流和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当时村里的人老了都聚集在这里摆宴席、吃饭,高级官员也经常前往斯里兰卡,所以俗称“上官阁”。

傅山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明清时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傅山而建造的。他不仅是一位在文学、历史、哲学、医学、书画等方面都有杰出成就的文化巨人,也是清初著名的反清人士。他不仅在他所处的时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后世也赢得了很高的评价。

三祠位于晋祠中轴线的南侧。它建在一个平台上,高度为1.5米,坐北朝南,有三个房间宽,前檐有一个门廊。两边的砖花篱笆矮墙和牌坊门形成一个独立的庭院。庙里有三位圣人的雕像:药王、真王和龙王。

药王,又名“英灵、赵辉、仙灵、仁和福王”,是三尊雕像中的大师,前面有10个著名的医学栋梁,分别是:齐伯公、雷公、春雨一、黄福安、韦慈藏、华佗、张仲景、王叔和、葛洪、孙思邈。在过去,当人们生病时,他们会在药王雕像前烧香跪拜,祈祷病人早日康复。

药王左边是真王,又名臧宫,据说是山东临淄人。他以前是仓库的负责人。为了保护储藏之神,仓鼠在臧宫面前被吃掉了。

药王的右边是古代四大神灵之一的黑龙王,被认为具有雨云之神。1110年,宋徽宗赵霁立龙王为王,龙王信仰逐渐传遍全国。

清乾隆年间,舍利塔被毁,倒塌一大半。1748年,在晋祠南浦杨廷焯的倡导下,再次重建。当时除佛塔外,佛塔占地1,692平方米,建筑面积538平方米。遗迹健康塔矗立在庭院中央,仍然保留着早期的规则。

大殿五间,两侧厢房两间,东西厢房三间。庭院西南有月洞门,通往柏月山屋;在院子的南面,开了一个“隐蔽”的小门,与盛丰庙的后院相连。医院的东南面有一个垂花门。四周是透明的窗户,庭院内外的景色相互呼应。

除了一楼正面有杨的《东华》横匾外,其他楼层的门阶都有砖刻。塔楼庭院西侧的庭院被称为刘珊花园。

1770年,贞观包晗亭改建为三鹳亭,改址为南,市命周宽加铭“贞观包晗”。悬于山顶,三室宽,两室深,亭高6米,坐落于15米的台基上,占地109平方米。

亭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巨大的碑,东面是晋祠碑文碑,是老乡谈杨在1772按原碑拓钩雕刻的复制碑。纪念碑高1.95米,宽1.2米,厚0.27米。由于复制技术高超,与原作一模一样,真假难辨。

文昌宫位于晋祠东北角,支伯运河北岸,坐北朝南,占地793平方米,扩建1773。据《晋祠迁建文昌阁碑》:

老庙在芷波河南岸,只有一棵树。道观前面,旁边只有几根椽子,并不引人注目。

扩建后的文昌宫有三扇宫门,一扇两扇窗,雕琢雕琢,三叠四挂,门两侧有月窗,造型精美独特。门内有五条回廊,中间有一扇纱门,东西厢房三间,东南角有一扇月门,通往五云亭。

飞檐阁前有两层,顶上为文昌阁,北壁为明代供奉文昌帝的砖匾“紫壁六院”,周围有魁星、等,北壁有杨、等题写的“晋祠全景诗”。

你的洞穴名叫七仙寺,是为了纪念智伯的臣子于让,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和白居易,明代著名政治家和战略家范仲淹和欧阳修,于谦和王琼。

亭的左右两侧各建有平台,平台顶部为游廊式,额为“诗亭”,东西各有四个亭子。东、西亭上有题咏晋祠八景五言诗的墨书,均为杨所作。杨的书法清晰完整。

从右诗阁下行,北浅洞西墙嵌有傅山题写的《温昶第阴军文》石刻。剧本是小字,是个好产品。

文昌帝是道教之神,是北斗七星附近文昌六星的神化。文昌帝,又名梓潼帝,相传是四川梓潼的一位土地神,曾帮助唐玄宗李隆基度过内乱,因此被统治者祭祀,势力逐渐扩大。

唐、宋、元三代都有封号,其中赐“鲁皇帝,曾助元文明文昌”。此后,梓潼与文昌信仰相结合,被认为有助于儒生,预测士子升迁。因此,文昌又被称为“文曲星”,成为神话中主宰名望和地位的神,在旧社会受到文人的崇拜。

锁虹桥位于文昌宫的南面,隔着直博运河。建于1773。石桥北护栏为砖花墙,与文昌宫融为一体,又名文昌桥,是通往文昌宫的主要道路。

田军音乐舞台位于昊天寺对面,坐北朝南。是专门为祭拜关帝,犒赏上帝而设计的舞台。它建于清乾隆年间。“田军”摘自《列子·周穆王传》中的“田军·乐光,皇帝住的地方”,“田军·乐光”指的是天上的音乐。

平台高1.5m,宽1.35m,深10.5m。前台和两边都围着低矮的石栏杆。平台前部为三面开敞的卷棚式建筑,高7.5米,后部为单檐斜山顶乐楼,宽三间房,高10米,屋顶呈钩状连成一体。

平面布局采用移柱方式,前檐扩大至4.51米,两次之间宽度仅为1.92米,最大程度满足了观剧需求。

前台两侧应用大量图形方来承重,方上设置斗拱。拱头均雕三云,明代扁体部中部雕成华丽的斜拱。柱头部和扁体部后端都是镀金的,拔了五次,直接接金檩,给人从台上下来的清爽感。

乐台背面饰有大门、彩色拱门、前檐巨大镂空层雀,拱门四壁还饰有短雕龙凤,使整个乐台显得格外轻盈帅气,是殿内清代建筑的杰作。

田军音乐站的位置也安排得很好。在智博运河岸边放一个雕刻精美的音乐平台。碧波荡漾的泉水从南方通过一条形似瓜藤的渠道而来,缓缓流过音乐台的背面,流向东方。

如唱歌,水声、歌声、音乐、舞蹈交织在一起,妙趣横生。从会仙桥望去,君天乐台临水而立,形似水榭。

昊天寺坐北朝南,东有东岳庙,西有唐叔虞庙。规模宏大,是玉皇阁、三清洞、关帝庙的总称,也是晋祠最大的道教宫观。

因玉帝全称“昊天金阙至尊玉帝”,故名“昊天祠”。昊天寺是在关帝庙的遗址上扩建的,所以人们一直称之为关帝庙。

在1795修复关帝庙之前,关帝庙、黄愚亭和三清洞原本是独立的。重建后,玉皇阁迁到三清洞,建了三个亭子,于是建了两个院落。前院是关帝庙,后院有三清洞和玉皇阁。

前院关帝庙,三室宽,两室深,悬山屋顶。在大厅的前面,明亮的房间之间有一扇门。大殿中,关帝端坐,丹凤眼,眠蚕眉,红脸长髯,绿袍玉带。

两壁及后墙上绘有桃园结义、水淹七军等80多个关帝故事。画面精美,人物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前廊上挂着一块横匾,是清咸丰年间江苏学者韩宝寿所写,意为高如天,歌颂关公的伟大。

昊天祠后院正殿为二层建筑,两侧为三个辅殿。中间殿下那层是三清洞,* * *有5个洞。中间有三尊雕刻的三清像:玉清洞真教主元始天尊、上清洞神秘教主灵宝天尊、太清洞教主道德天尊。

洞顶有一砖状带檐木桶拱,明额嵌有清乾隆年间晋祠镇人杨佩题写的“先天始祖”砖雕横匾。

后院正殿上层的玉皇阁建在三清洞顶上,宽三间。是砖木结构,单檐小山顶。殿脊铺琉璃瓦,玉帝飞阁前后左右各有回廊环绕。

松水阁位于八角莲池西,妙医堂东,建于清乾隆末年。"松水"的名字取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松树林里的月光,小溪里的水晶石"。

亭子是长方形的四角亭阁,有一个滚动的棚子歇息在山顶上,三室宽9米,两室深5米,面积45平方米。打开前面和后面之间的门。

松水亭有一副木刻对联:

山西水源流经汾水区;

荷花世界稻花香小镇。

概括了晋祠的地方特色,充满诗情画意,是晋祠对联中的佳品。

在松水阁打个盹是很惬意的,尤其是在夏天的晚上。坐在亭子里,听着水声,看着水中的月亮,会觉得远离尘世,烦恼完全消失,令人陶醉。

三台阁建在悬瓮山腰。三台因地势高而得名,与吕祖馆相邻。清光绪初年,晋祠方丈继续集资,在东面修建,宽9米,深5米,占地45平方米。清光绪年间王敦元仿《韩苗传》的木刻对联:

景区拓展蓬莱,倚栏远望,只赢几片落花几只鸣鸟;

名山画空酒,不要辜负沙鸥周边的香米。

在春秋时期美好的一天,游客环顾四周,是如此的开心和放松。

晋祠的月亮楼

晋祠凌云阁

晋祠的月亮楼

晋祠碑刻

晋祠的对月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