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之旅2~汇源

百花潭公园的慧园是专门为巴金修建的。有一块冰心老人题写的石碑。大门两侧有著名作家马识途题写的对联:“巴山蜀水人杰地灵,名觉慧,金相玉天然宝,成绝美园。”

汇源分前后屋,中间有一个法庭。院子两边是回廊和休闲厅。四面有一条小小的排水通道,通道旁种着绿色的女贞树,修剪得整整齐齐,像一堵低矮的绿墙。前院有两棵对称的桂花树,后院有一排古老的紫薇树。汇源以前在里面喝茶,经常举办一些艺术展,花展等。现在正在举办四川盆景展。

巴金,本名李尧棠,极其甜美。1904 165438+10月25日出生于成都正通顺街的豪宅,在此生活至十九岁。他离家后不久,他的大家庭就解体了,他所有的房子都被卖掉了。他早年留学法国,一生著述颇丰。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是中国现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他:“巴金是一个热情进步的作家,是为数不多的好作家。”巴金先生于65438年至0929年发表第一部小说《死》后,正式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30年代,我完成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我一生都在写作。直到他2004年去世。1979年获得法国沙多吉里市徽;1982被意大利但丁学会授予“但丁国际奖”;1990被授予福冈市特别亚洲文化勋章和苏联最高苏维埃授予的“人民友谊勋章”。

1952年3月,巴金率“朝鲜战场访问团”奔赴朝鲜前线,与志愿军战士一起生活了7个月。回国后写了小说《团圆》,后被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这次经历对他影响很大。他说,“每天我都感觉到一种力量在推动我,一种情感在激励我,一种爱在我心中燃烧。”这种爱和力量一直支撑着巴金为生活而奋斗。

1987年,巴金先生最后一次回到故乡。原来的房子已经拆了,只有老家那条街上的“双眼井”还在。巴金先生在他的信1982中写道:“只要我的眼睛好了,我回四川还是能找到老脚印的。”有人提议修复巴金故居。反对的人是巴金先生本人。他在1986写给他侄子李志的信中说:“我不赞成花国家的钱去重建我的故居...我必须用我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窃名欺世的骗子。”

成都百花潭公园仿照巴金先生的故乡,参考《家·春·秋》中的描写,重建了一座典型的川西民居,取名“会元”。主楼1987初步建成,巴金先生专门回去看过。后来,他赠送了许多物品,如旧电唱机、钢笔、书桌、旧台灯、旧沙发和大批朋友的礼物。巴金先生对汇源倾注了极大的爱,他希望在汇源与他最爱的大哥、三哥相聚。

巴金先生一生善良正直,品德高尚,对人类有着博爱和贡献。晚年出版的《随想录》是他一生的写照。就像甄在后院门柱上写的对联一样,蒲鸿祥写了一副感人肺腑的对联:

杰作的文章呼吁热血青年融入激流三部曲

阿尔卑斯性格怀念老年人对真理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