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恐龙馆里陈列着哪些种类的恐龙?

(1)雷龙:有些恐龙非常巨大,比如雷龙。侏罗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温暖湿润,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因为这些丰富的植物性食物,食草恐龙繁荣起来。之后,雷龙也活跃在北美平原。雷龙重约35公吨至50公吨,粗腿像树干。长长的脖子,站起来有七层楼那么高,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虽然雷龙的身体出奇的大,但她的气质却很温柔。她通常以温带森林中的植物为食,有时会走进沼泽。由于水的浮力,她可以减轻身体的沉重负担,避免异特龙这样凶猛的食肉恐龙的攻击。(2)三只摇臂龙:剑龙和角鼻龙身上的骨板和碎片只能用于被动防御,无法还手。直到摇蚊龙出现,情况才逐渐改变。雷龙是所有蜥脚类动物中最大的,它的头上有两个矛状的角,另一个角突出在眼睛和鼻孔之间。如此锋利的武器,就算是最可怕的食肉恐龙也会让它三分。(3)剑龙:1.5亿年前出现的剑龙,特征是背上有两根肋骨,尾巴上有尖刺。剑龙是食草恐龙,行动缓慢。它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刺成为了抵御食肉恐龙的最佳武器。(4)甲龙:剑龙有骨板保护,但在骨板覆盖不到的地方还是很脆弱。当剑龙逐渐消失后,覆盖着骨板的甲龙(犰狳)取而代之。甲龙就像一辆无坚不摧的坦克车,连霸王龙都没办法。(5)霸王龙:霸王龙(暴龙)是体型最大、最凶残的食肉恐龙。霸王龙出现在恐龙时代的最后阶段,大约8000万年前。霸王龙的身体高14米,重约10公吨。它的后脚又粗又壮,甚至可以支撑一头犀牛。从霸王龙的化石中发现,它的每一颗牙齿都有成年人的手掌那么大,甚至它的眼睛比人的脑袋还大。虽然身体的大部分出奇的大,但是霸王龙的前肢又小又短,根本不可能把食物放进嘴里。杀人龙的习性与霸王龙相同,是一种凶猛的动物。从古至今,关于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一直众说纷纭,但没有确定的说法,所以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这里只对一些众所周知的说法叙述如下:1。陨石碰撞说:1980年,美国科学家在65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因此,科学家将其与恐龙灭绝联系起来。根据铱的含量,计算出撞击物体是一颗直径为10公里的小行星。如此大的陨石撞击地球,绝对是无与伦比的打击。按地震强度计算,约为里氏10级。撞击产生的陨石坑直径将超过65,438+000公里。科学家花了65,438+00年才最终得出初步结果。他们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岛的地层中发现了这个陨石坑。根据计算,这个陨石坑的直径在180公里到300公里之间。现在,科学家们还在对这个大坑做进一步的研究。_ _ _科学家开始为我们描述6500万年前的英雄场景。有一天,恐龙还在人间天堂无忧无虑地吃喝着,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炫目的白光。一块直径10公里的巨石从天而降。那是一颗速度为每秒40公里的小行星。海底被撞出一个巨大的坑,海水迅速气化,蒸汽喷向高空数万米。然后海啸高达5公里,以极快的速度蔓延。汹涌的海水席卷了登陆陆地上的一切,汹涌的海浪席卷了地球表面,然后在撞击点的后端相遇,巨大的海水力量在这里引发了德干高原强烈的火山爆发。同时改变了地球板块的运动方向。这是多么可怕的灾难啊。陨石撞击地球并产生铺天盖地的灰尘,极地积雪融化,植物被毁,火山灰弥漫天空。一时间天昏地暗,气温骤降,暴雨、山洪、泥石流卷走了恐龙,掩埋了恐龙。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甚至几年里,天空依然布满灰尘和云层,大地常年被掩埋。广袤的大地沉默了片刻,从而结束了生物史上的一个时代。2.彗星碰撞理论:彗星碰撞理论始于古生物学家大卫·劳普(David Laup)和约翰·塞普科夫斯基(John Sepkowski)发表的古生物大灭绝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的论点。路易斯·阿尔巴勒兹(Louis Albalez)把这个论点和自己的理论交给了天体物理学家——查理·缪拉(Charlie Murat),后者后来认为,正是由于太阳克星的引力,彗星被周期性地推向地球。3.造山运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无法再生存。因为后齐之变,植物也发生了变化,食草恐龙无法适应新的食物,相继灭绝。食草恐龙灭绝了,食肉恐龙也失去了依靠。结果,它们也灭绝了。这个灭绝过程持续了65,438+0,000-2000万年。到白垩纪末期,它在地球上灭绝了。4.气候变化理论:由于板块运动,洋流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了气候的巨大变化。寒冷的气候杀死了植物,恐龙因为缺少食物而死亡。5.火山喷火:由于火山喷发,喷出大量二氧化碳,使地球温室效应受到冲击,造成食物死亡。而且火山喷火,导致大量盐分释放,臭氧层被破坏,有害紫外线照射地表,造成生物灭绝。6.海洋退潮理论:根据巴克的说法,当海洋退潮时,当陆地接壤时,生物相互接触,从而导致某些物种的生物灭绝。比如袋鼠,可以生活在欧洲的岛屿大陆,但是在南美大陆遇到其他动物就会死亡。除了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还有疾病、寄生虫等传染问题。7.温血动物说:有人认为恐龙是温血动物,所以可能无法抵御白垩纪晚期的寒冷天气,从而无法生存。因为即使恐龙是温血动物,它们的体温仍然不高,可能和活着的树懒差不多,而要保持这样的体温,它们只能生活在热带气候中。同时,恐龙的呼吸器官并不完善,无法充分补充氧气。它们没有浓密的毛发来避免体温下降,但是它们很容易从长长的尾巴和脚上失去大量的热量。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的区别在于,如果体温下降到一定范围以下,就会消耗体能来提高体温,身体很快就会变得虚弱。它们太大了,不能进入洞穴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续几天,它们可能会因为体力不支而被冻死。8.食人理论:因为气候问题,大量花草灭绝,以食草动物为食的食草恐龙逐渐死亡,而食肉动物则因为食物匮乏而死亡。9.压迫论:恐龙数量迅速增加,导致食草恐龙在植物有限的情况下灭绝,然后以食草恐龙为食的食肉恐龙因为食物匮乏而死亡。(疑惑:为什么大约2亿年的生态平衡后恐龙突然增多了?这一理论成立的重要关键也直接引起了众多学者对恐龙产量异常增加原因的检讨。) 10.哺乳动物囚徒说:中生代下半叶,哺乳动物的祖先已经存在。根据化石的记载,当时的哺乳动物非常小,数量也非常有限。直到白垩纪晚期,数量才开始迅速增加。推测它们是以昆虫为主食的杂食动物。这些小哺乳动物发现恐龙蛋后,就一直吃。11.物种老化理论:认为恐龙身体过大是因为它们繁衍了数亿年。而且角等骨骼也极其发达,给生活造成极大不便,最终导致灭绝。最具代表性的恐龙雷龙有25米长,30吨重。由于体型庞大,他失去了生存能力。除此之外,三角龙等人也因为不断增加的三只角和异常发达的保护头部的骨骼而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我的看法:不是所有的恐龙都这么巨大,但也有体长只有一米左右的小恐龙。此外,还有骨骼像鹿,能轻快奔跑的恐龙。但是为什么这种恐龙同时灭绝了呢?而且在冷血动物中,异常发育的骨骼等部位被认为能够吸收外界温度,释放体内热量来调节体温,具有非常有利的功能。所以,我怀疑恐龙灭绝是因为物种的老化。) 12.生物碱学说:该学说认为开花植物在恐龙存在的最后一个时期,也就是白垩纪时期就开始出现,其中一部分含有有毒的生物碱。恐龙因大量进食而中毒死亡。因为哺乳动物可以通过味觉和嗅觉分辨有毒植物,而恐龙没有这种能力。然而,含有生物碱的植物并不是在白垩纪晚期突然出现的,在恐龙灭绝前五百万年就已经可见。这个理论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恐龙会在这个时期存活下来。除了以上十二种说法,还有其他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说法,如“传染病”、“来自宇宙的辐射或超新星爆发”、“不走诺亚方舟”、“太阳系振动论”等。至于哪一个是最好的说法,就看大家的想法了,没有一定的对错。毕竟恐龙灭绝之谜还没有真正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