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之后——参观宝船公园
(吴明轩初三)
难得的晴天,我对长江水位上涨很好奇,想看看郑和宝船是如何驶向西洋的。
穿过一个三室四柱的中式牌楼,踩着大理石,来到一个小院。左边有一组搬运木材的杂工雕像。只见四个汉族男子赤膊上阵。他们皱着眉头,身体前倾,卷起裤腿,弯着膝盖,一手拿着扁担,一手拉着绳子,往前推。右边是两位正在工作的工匠。其中一个人左手拿着凿子,右手挥舞着斧头。另一个人拿着锄头,像是在挖码头里的土。我们觉得很有趣,纷纷模仿,我仿佛听到了他们的歌声。
当时的宝船厂能同时建造100艘宝船,有2万多名官员和工匠。造船厂里锤子、斧子、凿子、锯子和叮当声以及运送木材的喇叭声日夜回荡。我看着展厅中间展示的十米长的舵,很难想象他们用这么简单的工具建造宝船。
走过一段贝壳路,景色豁然开朗,江面上有一艘宝船。楚清雨后,塔尖桅杆上反射的阳光刺眼,像烟花纷纷绽放,在江面上挥之不去。据史料记载,最大的宝船“长44英尺,宽18英尺”,长138米。这艘船有四层。甲板相当于一个诺坎普足球场大小,可容纳1000人,排水量1000吨。1492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船队“圣玛利亚”号,船长30米,排水量只有233吨。郑和船队是当之无愧的海上“航母”。
经过开阔的花岗岩广场和银杏树阵列,我们来到了瞭望塔,它有三层,四个斜坡。从远处看,有四根粗大的柱子支撑着它,像一个倒置的青铜器皿。如果你站在三楼,你可以看到整个宝船公园和长江的海滩。600年前,这片区域河流纵横,芦苇纵横,地势开阔,直通长江。我仿佛看到了当时繁忙嘈杂的宝船厂。我感觉自己好像飘飘然,被吸进了大海,又被吸回了1403。我随郑和船队从这里出发,七次进入印度洋,从事海上探险。
突然,一片树叶落在我头上,一下子把我吵醒了。夏蝉在枫树上喃喃自语,远处的萨克斯管像从海上飘来的民乐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