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福州西湖公园的导游词

福州西湖公园位于城市西北部,是福州保存最完整的古典园林,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县令高燕建子城时开凿西湖,将西北山上的水注入此处灌溉农田。因为它位于金代城墙的西部,所以被称为西湖。五代时,福建王扩建城市,将西湖与南湖连接起来。后来他的儿子燕军称帝,在湖边(今水关门附近)建了一座水晶宫,建亭、台、楼、榭,并在王宓和西湖之间挖了一条复道,方便后宫游览西湖。西湖成了明朝的皇家园林。此后,这里逐渐成为旅游区。宋四年(1177),抚州知府兼福建使赵如玉,在湖上建亭,题写西湖八景:仙桥柳色、大梦松声、古城堡落日、水晶初月、夜唱莲亭、西禅晨钟、湖心春雨、程兰树莺。民国三年(1914),福建让许世英把西湖变成公园,当时面积只有3.62公顷。解放后,政府多次拨款修缮扩建,特别是2001,清淤疏浚,修建截污管道,改扩建老景区。修复后的西湖真正做到了“山复水,湖复水”,异彩纷呈。西湖现在总面积约45公顷,水面面积约30公顷。它通过刘地桥、步云桥、戴宇桥和洪飞桥将西湖中的华凯岛、谢平岛和瑶礁岛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景点。改造后,西湖的风景变得越来越美丽和著名。恢复和新增景点有仙桥六色、魏紫堂、开化寺、万载堂、梳妆台等。quot西湖美景”、诗廊、滨水亭廊、鉴湖亭、湖赛、湖心春雨、金林小源、古城落日、秦方园、荷花亭、归寨、寻湖碑、陶园等

仙桥六色(刘地):进大门,卧长堤,垂柳挡道。原堤防建于1930,宽8米,长139米。中间一段是桥,即仙桥。1985,堤面拓宽至18m,堤旁设置石栏杆,种植垂柳、水蜜桃、花灌木。春天是美好的一天,柳绿,桃花似火,远处如湖中锦带。1994年,该桥改为拱桥,桥宽10米,桥长36米。

魏紫堂:位于华凯岛南部,建于1914,因魏紫广植而得名。1952改建,砖木结构,现为公园服务部。

开化寺:位于华凯岛(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峰)的中心,是公园里最古老的建筑。据说建于北宋景祐四年(1037)。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知府王文生捐资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金总督重修,中间为正殿,后为禅堂,两翼为钟鼓楼,左侧为客寮,右侧为方丈室。庙里以前有“十八娘”荔枝,挺有名的。宋代蔡襄《荔枝谱》说:“相传闽王有一十八女,故对该品如此喜爱,故名”。这座庙的前面还有一棵古梅。寺庙在湖中央,红花绿柳,碧波荡漾。1986改造后,与盆景区融为一体。院内种植名贵花木、花卉盆景、根雕。

万载堂:位于华凯岛东部,是闽中诗人傅汝舟于明朝郑德年间(1506-1521)所建的一座纪念闽中诗人的纪念馆。招诗友相当于隐居。湾仔汤姆沟三居,因诗“孤山万在水中央”而得名。当时诗人云集,传为佳话。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改建成湖中亭。乾隆十三年(1748),人皇提议重修,在堂内设诗龛,作为福州诗界人士吟诗的聚集地。后来,教堂被洪水冲毁。道光四年(1824)重修。道光七年(1827),林则徐的父亲忧心忡忡地回到家中,加深西湖,借用万载堂作为办公场所。1914,万载堂在西湖被辟为公园后进行了改造。此后春秋有雅集,名士诗人聚在一起吟咏。

梳妆台:建于五代,位于华凯岛东南部。相传福建王每次与皇后金凤、宫娥乘船游湖时,都要在此更衣歇息。何婷夜歌:八大老景之一。在湖的西岸,在伟大的梦幻山脚下。在古代,大蒙山一面是山,三面是水。湖面上有一条长长的堤岸,从南到北,与梅亭铺相连,一直通到万安桥(红山桥附近)。这是一条通往北方北京的邮路。堤的东西两侧种植荷花,堤的突出部位建荷花亭。3号亭面向湖面,视野开阔。池畔被绿色的桃子和垂柳包围着。夏天,清风荷香。在古代,这里是品茶听歌的地方。古时亭北有黄花亭,亭东有银根亭,是接待钦差大臣的建筑。道光十年(1830),林则徐重修莲花亭,将亭北的黄花亭改建为李纲祠堂。现存的广场莲亭是一座清代建筑。

桂斋:在莲花阁西北侧,占?000平米,背靠“大梦松声”,旁临“荷亭晚唱”,北对“湖中春雨”,东临“仙桥柳色”。林则徐修建李刚祠堂时,竖起三根椽子,在祠堂内种了两株桂花树,以李刚晚年在福州的住处命名为“桂斋”。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称“林文忠公阅览室”,后在翟旁建了一个房间和一个禁烟亭。墙上嵌着篆书“林则徐阅览室”的石刻。1985年,为纪念林则徐诞辰200周年,重修桂宅,移至宅后。

华凯岛是西湖的核心旅游区。在华凯岛的北面,穿过戴宇大桥就是瑶礁岛,岛上有省级博物馆、艺术展览馆、西湖剧院等建筑。华凯岛向西飞越虹桥到达谢平岛。谢平屿是一个儿童游乐园,各种儿童游乐设施一应俱全。如果你穿过步云桥向西南,你可以去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