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备受关注。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考生和家长有了更多的选择。是什么让年轻的武汉外国语学院吸引了如此多的关注?让我们仔细数一数:设施齐全;地理优势,在风景如画的环境中学习。

学院与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同址,已建成校园面积860亩,其中各类建筑面积654.38+03.45万平方米。总投资36543.8万元,建设了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各种实验室、体育馆、操场、职工宿舍、标准学生宿舍、食堂、超市等完整的教学和生活设施。

计算机教室里有970台计算机用于教学。医院配备了68个多媒体教室和10语音教室。此外,校内实习实训室41,其中外语自主学习中心、教学影视观赏厅、境外广播电视卫星接收站功能齐全,同声传译实训室为省内高校一流标准。学院还分期投入445万元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网覆盖全校区。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坐落在美丽的东湖和磨山脚下,镶嵌在东湖大雁和白马景区之间。东临雄伟的高铁高架线和武汉三环路,西临雾蒙蒙的东湖,南临郁郁葱葱的磨山,北靠黄鹤展翅的武汉火车站。这里风景优美,环境优雅,是学生深造的理想场所。

学院自成立以来,先后投资654.38+0.5万余元对新校门广场、新运动场、实验楼、教学区进行绿化,在新校门和运动场区域形成了一片小树林和一条体育场大道。图书馆与南一角之间的竹园,南一角与南二角之间的魏紫紫荆园,南二角与南三角之间的玉兰公园,南三角与南七角之间的红叶李、红叶桃园,南四角与南五角广场之间的樱花园,南五角与南六角广场之间的桂花园,使整个教学区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学院被武汉市绿化委员会评为“绿化先进集体”,获此殊荣的只有三所高校。“外语、外事、外经、外贸”的鲜明特色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几年来,学院形成了以“外语、外事、外经、外贸”为特色的专业群和配套的专业教师队伍。为了突出各专业的涉外性,学院对相关专业进行了改革,如:改革“法律事务”专业,增设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法律法规课程,按照涉外经济、法律方向培养学生。除英语、法语、日语、韩语等语言类专业外,其他非语言类专业均安排了3-5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平均266课时,占总理论课时的17%。涉外专业还开设了听力、口语培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使英语教学具有连续性。抓住经济全球化对外语、外事、外经、外贸人才的巨大需求和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历史机遇,学院充分发挥民办高职教育的体制机制优势和“外事”特色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4年5月,学院安排学生在武汉东湖宾馆实习,成功接待了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同志。2004年9月,大学生再次在东湖宾馆承担了“世界人口与发展论坛研讨会”的接待工作,受到好评。

2006年和2007年,旅游英语专业学生陈瑞连续两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并获得特等奖。她受邀参加全国大学生夏令营,并在全国大学生夏令营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06级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王菲和文婧分别获得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湖北省翻译大赛一等奖。马倩倩,2005级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凭借流利的英语、扎实的旅游知识和良好的素质,荣获2006年世界十大旅游小姐称号。在湖北省举办的近四次外语翻译比赛中,有数十名学生分别获得英语、法语、日语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成绩显著;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有3名学生获得了特等奖,7名学生获得了二等奖,13名学生获得了三等奖。海外培养,全球视野自然培养。

在学院的校园里,经常可以遇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老师。他们是长期住校的外教。为了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感受异国文化氛围,营造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自2005年以来,学院聘请了来自澳大利亚、法国、韩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12个国家的75名外籍教师参与教学,以多种形式营造异国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能力和外事角色意识。

每周四晚上,外语角无疑是医院里最受欢迎的地方。无论新生还是老学生,无论语言专业还是其他专业,只要愿意实践,外语角都会敞开大门,热情欢迎。每当举办活动时,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的外教都会用英语、日语、法语与同学交流,不同的语言交织成一曲充满异国风情的小夜曲。

国际风情街和外语自主学习中心是学院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国际风情街,以东京咖啡馆、首尔咖啡馆、巴黎咖啡馆、伦敦咖啡馆为平台,以日、韩、法、英等多语种服务为手段,外教现场指导,每天开放,训练学生口语能力。外语自主学习中心不仅引进教材内容、雅思托福考试、各种外语片,还在公安和广电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海外广播电视卫星接收设施,接收英、美、法、日、韩八套海外电视节目,使学生接受地道的外语教育,了解海外文化和社会信息,成为外语学习的重要阵地。

除了在学校营造国际化氛围之外,直接送学生出国实习和研究,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为此,学院与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相关机构建立了联系,并建立了海外实习和研究基地,每年派出学生出国实习和研究。

2009年3月11日,南一学院报告厅爆发出阵阵掌声,热闹非凡。我院外语系四名学生赴日本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这一天,邹婷、何、饶丹、陈光民穿着华丽的和服,用流利的日语作报告。

学生们的优异表现得到了日方的认可。日本JTB株式会社文化交流部顾问山川先生表示,武汉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虽然来自高职院校,但综合素质已经超过很多本科院校。

2007年,我院开展了海外留学项目。选择6批***118人参加,成功派出5批***29人,13人回国学习,16人在学。第一批赴美带薪实习的学生即将离开。针对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弱,找工作难的问题。学院积极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实行“双证书”制度(即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前尽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是促进学生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有效途径。2005 ~ 2007级学生参加了文秘证、导游证、报关员证、单证员证、料借证、报关员证等27种职业技能考试,2017人取得相应证书。2008年和2009年毕业生的通过率分别达到72.66%和79.83%。

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高著称的涉外管理系在这方面很有经验:老师把学生分组,让每个学生轮流在财务部门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不仅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陪伴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培训结束后,涉外会计专业的学生联名给系里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写道:“我们把课本教条形式的理论付诸实践,感受到了会计应有的责任感和职业素养。”早上7点自习,晚上7点到9点自习。严格的管理不会止于高考,在大学校园里也在持续。“大学怎么也管得这么严?我有不自习的自由!”很多同学一开始不理解,甚至抱怨。院长李玉柱教授对学生们的抱怨做出了有力的回应:“大学不是保险箱,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学习,养成自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但往往缺乏自制力,学习习惯差。

面对这些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院将“半军事化管理”引入校园。新生定期安排早晚自习,教育部安排专人不定期检查。“七点了,该去操场背书了!”大二,即使早晚自习已经取消,早起也成了惯性。

严格管理不是把学生管死,而是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意志。在学生宿舍,每层都有一个房间是教师宿舍,保证每个专业都有老师和学生住在一起。近年来,这些拥有学士、硕士学位的班主任,以自身的知识结构、行为品质、拳拳爱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塑造综合素质培养大写的“人”

张玉娟是一名应用法语专业的学生,在父亲去世、母亲病重、家庭贫困的情况下,背着母亲上了大学。他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妈妈,学习成绩很优秀。他的事迹在《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全版刊登,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楷模。

孟子说:有德无才就是平庸,有才无德就是坚韧,德才兼备就是德。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任务和宗旨,特别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007年4月中旬,《湖北日报》头版对学院德育奖学金制度进行了大力报道。中国青年报、法制晚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网、Sohu.com、中国大学Zixun.com等数百家媒体对这一制度进行了报道,向世人清晰地展示了青年学院“重学习、求发展、争成绩、强素质”的办学理念。

学院还开发了学生综合素质在线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家长账号,家长可以通过账号清楚了解孩子在校出勤、参加活动、奖惩记录,并通过留言、在线交流等方式参与管理。就业率高,前途无忧

教育为就业服务。在学院领导和全体老师眼里,就业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事情,而是学院、院系、合作单位共同合作的“大工程”。

学院加入了中国就业联盟网、中国企业人才网,在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设立了10就业实习基地,保证了学生的高就业率。

学院积极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航天视界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电信客户服务中心等知名企业洽谈,确立了“订单式”培养的思路。订单培养造就了刚毕业甚至还没毕业就能上岗的新型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就业的新渠道,对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发挥了巨大作用。

至此,第一期“航测班”的学员全部被武汉航天视通科技有限公司和交通部第二公路勘测设计院录用。

教育为社会服务。据高校毕业办统计,毕业生就业率呈现喜人的成绩:2006年就业率为85.07%,2007年为93.08%,2008年为98.56%,高于省级职业院校平均水平。

一个原因,一个原因,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让很多故事在教育界广为流传。雄关漫道铁打如铁,现在离开始还差一步。回首过去,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用自己的坚持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展望未来,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将用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