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彗星的介绍?

彗星,中文俗称“扫帚星”,是太阳系的小天体之一。它由冻结的物质和灰尘组成。当它靠近太阳时是可见的。太阳的热量使彗星物质蒸发,在冰核周围形成一个朦胧的彗发和一个由稀薄物质流组成的尾巴。由于太阳风的压力,尾巴总是指向远离太阳的方向。

彗星的轨道有三种:椭圆、抛物线、双曲线。

椭圆轨道的彗星也称为周期彗星,其他两种轨道的彗星也称为非周期彗星。周期彗星分为短周期彗星和长周期彗星。一般来说,彗星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彗头包括彗核和彗发两部分,有的还有彗星云。并非所有彗星都有彗核、彗发和彗尾等结构。在古代中国,彗星的形状已经被研究得很多了。长沙马王堆古墓出土的帛书上有29幅彗星图。晋书《田文志》里说得很清楚,彗星不发光,是因为它们反射太阳光,被我们看到了,它们尾巴的方向是背对太阳的。彗星是巨大的,但它们的质量小得可怜,甚至大彗星的质量还不到地球的十分之一。因为彗星是由冰冻的杂质和尘埃组成的,当它远离太阳时,只是一个小的云状斑点;当它靠近太阳时,因为固化体的蒸发、气化、膨胀和喷发而产生彗星尾。尾巴巨大,长达数亿公里。它有不同的形状,有的不止一个,一般向远离太阳的方向延伸,越靠近太阳尾部越长。宇宙中彗星数量众多,但至今只观测到1600左右。彗星的轨道与行星的轨道非常不同。它是一个极其扁平的椭圆,有些甚至有抛物线或双曲线轨道。椭圆轨道的彗星可以有规律地返回太阳,这种彗星称为周期彗星。抛物线或双曲线轨道的彗星一生只能靠近太阳一次,一旦离开就再也回不来了。它们被称为非周期性彗星。这些彗星原本可能不是太阳系成员,只是来自太阳系外的路人,不经意间闯入太阳系,然后义无反顾地回到浩瀚宇宙深处。周期性彗星分为短周期彗星(绕太阳公转周期小于200年)和长周期彗星(绕太阳公转周期大于200年)。

目前已经计算出600多颗彗星的轨道。彗星的轨道可能会受到行星和变化的影响。当彗星受到行星的影响而加速时,其轨道会变平,甚至变成抛物线或双曲线,从而使彗星脱离太阳系;当彗星减速时,轨道的偏心率会变小,从而使长周期彗星变成短周期彗星,甚至从非周期彗星变成周期彗星而被“俘获”。

彗星的起源是一个未解之谜。有人提出太阳系外有一个大彗星区,那里大约有6543.8+000亿颗彗星,称为奥尔特云。由于其他恒星的引力,一些彗星进入太阳系,由于木星的影响,一些彗星逃离太阳系,而另一些则被“捕获”为短周期彗星。也有人认为彗星是在木星或其他行星附近形成的;其他人认为彗星形成于太阳系的偏远地区;有些人甚至认为彗星是太阳系外的来客。因为周期性彗星一直在瓦解,所以一定有办法产生新的彗星来取代旧的彗星。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在距离太阳105天文单位的半径上,存储数十亿颗以各种可能的方向围绕太阳运行的彗星。这个概念得到了观测的支持,即非周期性彗星沿着很长的椭圆轨道以随机方向接近太阳。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经过的恒星给予的轻微引力,遥远的彗星的轨道可以被扰动,直到其近日点的距离变得小于几个天文单位。当这颗彗星随后进入太阳系时,太阳系内行星的引力可以将这颗非周期彗星转变成新的周期彗星(它会存在数千年才会坍缩)。另一方面,这些力完全可以把它抛出彗星云。如果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那么过去几个世纪中大约1000颗彗星的记录是公正的。

它是巨大的彗星云中非常小的一个样本,至今没有被直接观测到。这种与单个恒星相关的彗星云可能遍布我们的银河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方法来探测大量可能与太阳形成一组的彗星,更不用说那些与其他恒星形成一组的彗星云了。彗星云的总质量并不清楚,不仅彗星的总数难以确定,单颗彗星的质量也很不确定。估计彗星云的质量在10-13和10-3地球质量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