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管城区概况
面积:204平方公里
人口:30万(2002年)
方言:河南话
著名景点:万亩莲子观光基地、青龙山白寿园。
管城回族自治区位于郑州市东南部,东邻中牟县,南接新郑市,北接金水区,西接二管城回族自治区地图上的7区。代码:410104。属沙丘脊区,海拔100-140米,向西南和东北倾斜。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3℃-14℃。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管城回族区辖9个街道1镇2个乡镇:西大街、南关街道、城东路街道、东大街管城回族区风景1街道、二里岗街道、陇海路街道、紫荆山南路街道。2002年9月23日河南省民政厅《关于撤销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东城乡的批复》(豫民管城回族区)9月27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撤销管城回族区东城乡航海路街道办事处的通知》(郑铮办文[2002]117号):1 .撤销管城区东城乡,其原行政区域划入管城区,实行城市管理体制。二、设立航海东路街道办事处,设在航海东路26号,管理东城乡5个村委会的辖区。截至2005年2月,管城回族自治区辖9个街道、1个镇和2个乡镇:北下街道、南关街道、陇海路街道、城东路街道、二里岗街道、东大街街道、紫荆山南路街道、西大街街道、航海东路街道。何世礼镇;曹楠乡和普田乡。
何世礼镇位于郑州市南郊,与市区接壤。全镇面积30.37平方公里,人口21.2万。辖1个行政村,1个自然村,65个村民小组。曹楠乡位于郑州市东南部,面积约50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2.84万人。普田乡位于郑州市东郊,东邻中牟县白沙镇,西、北与金水区接壤,南接曹楠乡和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34.6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人口2.3万人。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莞城回族区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有莆田万亩莲藕蔬菜观光基地、青龙山白寿园、曹楠乡金沙植物庄园、陆金鸵鸟园等。万亩莲子观光基地:莆田乡河沟王、后屯、穆庄、白佛等村种植的万亩莲子,是夏日纳凉、回归自然的好去处,碧眼、荷香、蛙鸣。青龙山白寿园:青龙山,海拔150米,面积36米,位于郑汴公路莆田乡小店村南400米,占地120亩,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床位500张,地热井1200米深,水温46度,可用于温泉洗浴和管养。公园规模大,设施齐全,是老年人安享天年的理想场所。金沙植物庄园:位于曹楠乡梁湖村南约一公里处,沙丘起伏,森林茂密,有一个人工金沙湖,可以游泳、钓鱼、吃烧烤。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去高尔夫球场玩玩。陆金鸵鸟园:位于曹楠镇四兆南约一公里处,集鸵鸟养殖、观赏和健身旅游于一体。可以开始喂鸵鸟,骑鸵鸟,逛商场,骑双人自行车,抓鱼,滑沙,过独木桥,吃鸵鸟肉,吃农家饭,走的时候买个鸵鸟蛋留作纪念。
[编辑本段]土地类别
全区土地分为三个一级类型,10个二级类型,52个三级类型。区域总土地面积约196.6平方公里(294774.5亩),其中何世礼镇28.56平方公里(42840亩),莆田乡48.3平方公里(72495亩),曹楠乡95平方公里(142500亩),城市面积24.4平方公里。全区各类土地利用面积为耕地99228.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3.7%;园地面积56170.70亩,占19%;林地面积13857.50亩,占4.7%;居住及工业用地87512.6亩,占29.7%;交通用地12894.6亩,占4.4%;水域面积12480.6亩,占4.2%,未利用地面积12630.5亩,占4.3%。
[编辑本段]资源特征
1,土地资源相对量较小,但土壤质地较好。按农业人口计算,全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5亩,远低于全国、省、市人均土地水平。莞城回民二区的小吃。土地利用率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管城位于河南省省会,地势平坦,生产条件好,垦殖历史悠久,建设用地发展迅速。能开发的土地几乎都开发利用了,未利用的少了。因此,只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才能缓解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建立高效农业园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3.城市文化水平高。居民区和工矿区占有很大比重。区内城镇、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占全区总面积的29.7%。
[编辑此段]使用当前情况
农业用地
1.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水浇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2002年,全区耕地99228亩,占总面积的33.7%。其中水田11108.1亩,水浇地60325.7亩,菜地2647.10亩,分别占耕地的11.2%,60.8%,2.7%。2.耕地主要分布在何世礼、莆田和曹楠三个农业乡(镇)。其中,曹楠乡耕地面积最大,为53094.9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4%。何世礼镇和莆田乡耕地面积分别为19368.9亩和26764.2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0%和26%。3.园林:全区园林面积56170.70亩,占全区总面积的19.1%。在整个地区的花园中,苹果园占了很大的比重。曹楠的果园面积比较大,有33291.4亩,占全区果园总面积的59%,在全市比较高。4.林地:全区有林地13857.5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7%。林地主要分布在三个农业乡(镇):何世礼、莆田和曹楠。
建设用地
1.居住用地和工矿用地:居住用地和工矿用地是指城乡居住区、独立居住区以及居住区以外的工矿、国防、风景名胜、历史遗迹等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交通用地和绿地。2002年,居民区和管城回族自治区水车工矿用地为87512.6亩,占全区总面积的29.7%,其中城市为26956.5亩,占居民区和工矿区的30.8%,农村为25202.5亩,占居民区和工矿区的28.8%,34654382.交通用地:交通用地是指居住区以外的各类道路及道路附属设施用地,包括道路防护林。管城区* * *交通用地12894.6亩,占总面积的4.4%。全区交通用地中,铁路用地3493亩,占交通用地的27%,公路用地4257.7亩,占交通用地的33%,农村公路用地5143.9亩,占交通用地的40%。
水域土地利用
水域是指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全区水域面积12480.6亩,占全区陆地总面积的4.2%,高于1993。这也与莆田乡近年来大力发展水产有关。
荒地
管城区未利用土地12630.5亩,占总面积的4.3%。
2003年土地状况
2003年9月全区土地现状变更调查结果为:耕地97789.6亩,园地55771.6亩,林地65438亩+0.3731.4亩其他农用地,居住和工业用地95265438亩,交通用地87429亩,水域8902.7亩。
[编辑本段]当地小吃
牛肉蔬菜辣汤
辣汤。说实话,郑州街头的黏汤并不正宗,逍遥镇的招牌只是盈利工具。人们之所以趋之若鹜,是因为可供选择的美食太少了。如果我开小吃店,肯定不会偷工减料。学不会秘制,味道才是主角。口碑是最重要的。南阳社店老家的粉条牛羊肉糊汤,绿豆芝麻叶糊面,在郑州无处可寻,农村人真诚,还没有完全入了金钱的眼。红旗路黄河美食城北侧的肉沫汤,薄而有肉,配套的炒肉盒味道不错。
武汉热干面
里根面条。(1)陇海路北侧,铁路局医院小店附近。(2)烟厂附近北三街中段南侧夫妻店有点缺斤短两。以前一元一大盘,现在1.5元一小份,辣椒拌芝麻,还不错。(3)新郑路陇海铁路桥南侧的帆布厂家属于一家医院,数量不错。
惠勉;烩面;焖面
(1)新郑路陇海铁路桥北侧工商银行邻居老铁烩面和白记泡馍。5元一碗,烩面面又粗又筋,配海带、豆腐丝和油辣椒,汤肥丁为丁,如果不吃辣的,应该先交待不要放辣椒。用餐高峰期没有座位,很多附近酿酒厂的工人都来这里。远比附近紫荆山路和南关街上的快闪正宗。(2)城东路南端钢铁仓库对面的一碗赵霁4元,内含炒芝麻数千粒,糖蒜一碟。一碗羊肉汤基本5元,配菜还不错。(3)红旗路与东三街交叉口的方圆烩面。5元一碗的味道和赵霁差不多。(4)城东路农药厂对面南五惠面。
[编辑本段]考古研究
考古人员根据郑州商代遗址的重叠和断裂以及遗物的不同特征,将郑州商城的年代定为商代青铜器梅花鹿代二里岗时期,同时将其分为二里岗下层一、二期和二里岗上层一、二期。城墙内所含遗物最晚为商代中期。东城城墙上层夯土中出土的木碳碳14测年为90年前的3235,证明是早于安阳殷墟的商代中期城址。郑州有广泛的商代城市遗址,丰富的文物,大面积的宫殿遗址,手工业作坊和精美的青铜器群等。可以断定,这就是3600年前商朝唐城居住的亳都。
农业经济
1农业。商代的社会经济是在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这在考古发掘中得到了证实。当时已经使用青铜工具,郑州商城内外都发现了铜铲,即所谓的“空心斧”。它长而中空,双面刃,宽4厘米~ 8厘米,一端有长方形柄孔,是当时“割草木为田,种谷”必不可少的伐木工具。在郑州商城南墙外的铸铜作坊遗址中,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铸造青铜镨的陶制模型,既有外模,也有内模。可见这种青铜镨在当时也是批量生产的。但在商代的农业生产中,青铜工具的数量毕竟不多,石、骨、蚌等仍被广泛使用。当时的挖掘松土工具主要是平抛石铲。其次是蚌铲,也就是把天然的蚌类稍微磨一磨就成了;也是骨铲的一种,一般是用牛胶骨做的,然后修补。都配有木柄,是铲草的工具,也可能是古代文献中所谓的“铲”。这些农业生产工具在当时是比较普遍的。用于收割的农具是石镰和蚌镰。常见的有直刃曲背和曲刃曲背两种形状,使用时要装在木柄上。郑州商城南角出土19石镰,为省木材公司院内商代窑洞。其中较小的石镰为1。石头很好,表面抛光。可以隐约看到蓝灰色和白灰色斑点,背弯,刃弯,11厘米长,3厘米宽,0.8厘米厚。18大石镰,全青石制,长,直刃,刃锋利,长20厘米~ 26.5厘米,宽6厘米~ 6.5厘米,厚0.6厘米~ 0.8厘米。这是郑州商城发现最多的石镰。在郑州商场,还可以看到少量的石刀和蚌刀,呈长方形,中间有一个洞。伐木用的工具是石斧,在郑州商代遗址中也普遍出土。郑州商场内外多次发现石臼、杵等食品加工工具。用它们来加工食物,与新石器时代使用的石磨和木棒相比,显然是前进了一步。商代种植的谷类有很多种,如稻、麦、粟、米、黍、黍、米等。在甲骨文中。郑州商城白家庄遗址曾经发现过稻壳,说明当时中原地区也种植水稻。在郑州商场,发现了很多长方形的坑,有的深达8-9米。坑壁一般是直的和光滑的,有对称的立足点,可以上下。这些似乎是储存谷物的坑。当时社会上有大量脱离农业生产的人,包括皇族、贵族、奴隶主、官员等庞大的统治集团,以及军队、侍从和各种手工业奴隶。为了给它们提供食物,我们当然必须储存大量的食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粮食量比较大。此外,郑州商城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和陶制酒器,说明当时饮酒非常盛行,酿酒也需要大量的粮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商代的农业生产确实有了比较高的发展。这样就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分工,使商朝创造了远超夏朝的物质文明。2.畜牧业和渔猎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畜牧业和渔猎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社会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在甲骨文中,除了牛、马、貘、羊、狗之外,还有牛的狱字和貘的姓字。据统计,甲骨文850多个常用字中,与农业有关的有130多个,占15%;畜牧狩猎相关的有150多个,占比17%以上。虽然这反映了商代晚期畜牧业的面貌,但可以推断,比它更早的商代中期畜牧业的情况也相差不远。郑州商城遗址出土了许多牛、马、猪、狗的遗骸。这些都是当时养的家畜,尤其是牛、猪、狗。仅在郑州商城东北角的一个壕沟里,就挖掘了8个狗坑,用狗多达92只。在甲骨文中,带有靶子、子弹和网的词语是渔具和猎具的形象。甲骨文中也有对狩猎方法的记载,如车袭、追狗、烧山、射箭、结网、陷阱等。渔猎工具如铜镞、石镞、骨镞、蚌镞、炻器丸、陶网坠、石网坠等。经常可以在郑州商城找到。还出土了一些猪、羊、虎、鱼、龟、鸟等野生动物骨骼和陶塑,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的渔猎业。
制造
青铜器铸造与铜铸造技术工作室。商代属于青铜时代,以青铜生产工具、武器和容器的生产和使用为标志。在郑州商城,冶铸青铜器是当时各种手工业中生产技术最先进、最重要的生产部门。1954发现的两处铸造青铜作坊遗址中,南关外发掘面积为1050平方米,北城墙外发掘面积为275平方米。在这两个作坊遗址中,分别挖掘了当时冶炼和铸造的操作场地——覆盖着一层铜渣的坚硬土面。上面还有圆锥形的凹坑,和放坩埚的地方很像。还发现了大量的坩埚残片和碎片、焖土块、冶炼渣、木炭以及数以千计的铸造各种青铜器的陶模。可见其生产规模还是相当可观的。在作坊遗址范围内,还发掘出了一个非常简陋的半地穴式客厅和一些小房子地基,可能居住着在作坊工作的奴隶。当时的坩埚有三种:一种是粘土做的,外面是厚厚的混草泥,椭圆形的口,坩埚内外粘着一层铜渣,有的口裂了,可能是高温造成的。另一个是用大口的陶土做的。这是郑州商代遗址常见的器物。其形制为大口、缩颈、凸肩、深腹、圆底,通常饰以绳纹、串纹和附加桩纹。为了加强装置的墙壁,墙壁内外都涂上了厚厚的草混合泥。由于高温,设备内壁变成蓝灰色,有一层铜渣。还有一种沙红陶缸,也是郑州商城常见的容器。它的形状是开放的,斜而直,平底,有的还附有短圆足。陶瓷胎厚,内有粗砂粒,坩埚表面饰有绳纹、方格纹或云雷纹。这种用厚沙陶筒制成的坩埚,耐火性比泥质大口的高,所以外壁只涂草混泥。高温后缸壁烧成砖红色,内壁附着一层铜渣。在大量的陶器模型中,可以看到有铲、斧、刀、凿、锥等生产工具,约占一半;箭头、匕首等武器较少;方鼎、、魏、伊、爵、钤、尊、钤等器型也占相当数量。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同类的陶扇外,南关外还发现了大量的镞和镞,而今天河南饭店一带的北城墙外则出土了大量的刀扇和戈扇。看起来他们的产品还是有些区别的,郑州商城的铜铸手工艺作坊之间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的分工。这种陶模是一种“硬模”,商代用来铸造青铜器。这是一项先进的技术,远远领先于当时的世界。使用模型铸造法,第一步是做模具,就是用泥模仿要铸造的物体,雕刻花纹。第二步是外模成型,在模具表面贴上一定厚度的泥块,用压力印出模具的形状和装饰图案。当泥块半干时,选择合适的部位,用刀切开,在切开的泥块之间贴上三角形榫眼,这样合模时每个模块就能扣牢,再经干燥、烘烤,装饰上内壁花纹,就变成了外模。第三步,制作内模。先用泥做出物体的形状,然后根据要浇铸的物体厚度刮去一层。烘烤后,制成内模。通过在内外模板上预制榫卯、支钉和定位护套,组装模板时不会移动或错位。在模型表面涂上一层油漆后,就可以进行组合了。最后外面用泥加固,留下闸门和冒口。烘烤后,坩埚中的铜液可用于铸造。在二里岗、杨庄、白家庄、东里路、龚铭路、人民公园、南关熊耳河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中期青铜器。除生产工具和武器外,还有许多青铜容器,包括圆饕餮和夔文鼎、夔文扁足小圆鼎、钉纹饕餮大方鼎、夔文或人字纹、饕餮或钉纹铜碗、弦纹或饕餮青铜爵、弦纹或饕餮。郑州商城的奴隶们掌握了复杂的青铜铸造工艺,懂得用各种金属原料的搭配方法来冶炼青铜。由于锑含量的巨大差异,可以推断是选用了不同地区的矿石。当时铸造的大型重物和精美的中小型青铜器,继承了商代早期豫西偃师二里头的青铜器和商代晚期安阳殷墟的青铜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考古发掘证明,中国青铜器历史悠久,是在自己的土地上独立生产和发展起来的。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写下了不朽的篇章。2.烧制陶器的作坊和制陶技术。在郑州商城,陶器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工艺品制作部门。1955年在郑州商城西角发现烧陶作坊遗址,面积约1400平方米,发掘出排列整齐的陶窑14座,小型房屋地基10余座。大多数陶窑是圆形的,有些是椭圆形的。窑分为两部分,上部为窑室,下部为火室和防火门,中间由带圆孔的窑箅子隔开,箅子由长方形土柱支撑。陶坯放在窑箅子上,箅子下面可以烧火。由于高温烧制,窑壁内部已经变成砖灰色,并逐渐向外变红。在窑墙和房屋地基附近出土了一批制作陶器的工具,如陶垫和陶印。在出土的大量陶器中,品种单一,多为陶罐和陶甑,而罐、坛等带砂的陶器却很少发现。由此可见,这个制陶作坊是专门烧制壶、甑等陶土的,说明郑州商城的手工业不仅已经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而且在同一手工业内部也有固定的分工,如制陶业。作坊主生产如此大量的锅碗瓢盆不是为了自用,而是为了产品交换。郑州商城出土最多的文物是陶器,它不仅是考古断代的重要标志,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当时,陶器被平民和贵族广泛使用。从陶器来看,有泥质和混砂的;从陶器颜色来看,有灰陶、红陶、黑陶、白陶;从制造方法来看,有轮制、模压、轮塑、手工;从装置的外形来看,由平底装置、圆底装置、三脚架装置、脚环装置和装置盖组成。从用途上看,有炊具、饮器、容器、生产工具、雕塑艺术品和乐器;按类别名称,陶器容器有魏、鼎、罐、璧、爵、扁、杯、豆、壶、壶、大口尊、小口尊、青铜狮杯、鼎、滤器、瓮、碗、缸、器。制作工具有纺车、网坠、抛射、坐垫、印模等。雕塑艺术品和乐器包括胡涛、陶铸、陶阳、陶桂、于涛、陶鸟和于涛。从纹饰上看,有绳纹、弦纹、筐纹、方格纹、圈纹、附加桩纹、人字纹和云雷纹、饕餮纹、乳头纹等十几种,非常丰富多彩。能代表郑州商城陶瓷工艺最高水平的是原始陶器。它们是高岭土做的,温度高,质地硬,吸水性弱,敲起来像金属。大多数器皿都很古老,但也有一些罐子和瓶子。胎儿呈灰白色或黄白色,有的呈灰绿色和浅棕色;多施青釉,少数是褐釉或黄绿釉。经实验室检测证明,郑州原始陶瓷的瓷胎与普通瓷胎相似,原始瓷釉在化学成分上与所谓的豆蓝釉相似。由此可见,郑州商城的原瓷接近于普通瓷器,从而将中国发明瓷器的历史提前到3600多年前,中国作为“瓷器的祖国”在全世界是当之无愧的。3.骨磨车间及制骨技术。1954在郑州商场北角发现一处磨骨工具手工作坊遗址。虽然发掘面积不大,但出土文物却非常丰富。在商代的一个长方形轴状洞穴中,出土了数千件成品和半成品的骨器,以及带有锯痕的骨料和废料,还有一批磨骨器的磨刀石和加工骨器的小铜刀。骨器成品多为骨钉、骨销,骨锥、骨针也很少。这说明这是一个以生产骨簪和骨钹为主的手工作坊。1974年,在郑州商城东北方向的一处商代壕沟内(即今天东里路1号院内),发现了三堆共近百人的头骨,以及少量的牛骨和猪骨,但没有发现人的四肢和肋骨。很多头骨都有明显的锯痕,一般是横跨眉骨和耳朵上端切开的。经鉴定大部分是男青年。文献中,在古代,中外都有用人头制作器物的记载。这些锯痕累累的人头骨,应该是郑州商城制作人头碗的手工作坊里的废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