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众生皆轮回。这个有知觉的生物是什么意思?所有生物都包括铜、铁、铝吗?
看到这样的猜测,令人欣慰!所以多说两句,指出困惑。
通过学习佛经,我们可以理解五阴或五蕴的概念。铜、铁、铝是五阴的基本元素。
例如,分子、原子、基本粒子...;是物质和众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以下内容引自紫微生的博客《众生相》:众生相指多重轮回!佛教观念
最主要的问题是我并不真正理解众生这个概念。理解,当你能理解的时候。
我不能责怪你。社会扭曲和童年教育大多是误导。首先明确众生的概念。
众生之人,不代表人多!众生指的是个体,不是群体!(当然也暗示群体)
众生之人指多轮回!佛经又叫“数为乐”。硕:很多。
众生不只是佛教术语。儒家和道家也用。
中国传统儒家一般指人和一切动物。出自《礼记·祭义》:“众生皆有一死,死而归地。这叫见鬼了。”
用道家的话来说,《华南真镜德冲府五则》说:“人不可止于流水,而只能止于人。受大地的命令,夏青青的冬天只有松柏是孤独的。天命所归,唯尧舜为正,万物之首。好在你能活着,能义正言辞。”这句话的意思是,姚顺说“我们既可以修正自己,也可以还原事物。利己利他。内外线圆,称大圣。”《南华真经》又称《老子》、《道德经》。重点是佛教。
众生:巴利语Satta,也译为有情众生。用佛教术语来说,有情众生,也就是所有人的和谐与结合的现象?。
所有边缘结合的现象的范围是什么?
(1)自然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精神现象也是各种原因的结合。精神现象包括我们今天说的不同维度的众生,肉眼看不到的,存在的。现在我们看不到他的身体,他的肉体,他的精神存在。(3)物质的现象也是一切因素的和谐而生,包括山川、花草树木,都是精神的。都是众生,一切因素都是和而生。
Satta在巴利语中的原意是坚持和把握。例如,在《纯道论》中,它说:
众生是执着于色欲、色欲、色欲的众生。比如佛陀说,“若拉塔欲念、爱、喜欢、渴求、执着、执着于色,则称之为有情。如果你对接收、思考、做、知、欲充满热情,对爱贪婪,喜欢,对爱饥渴,执着,痴迷,那就叫亲情。”
佛教常用觉知来表示一切有生命之根的生命。摘自Ven的《巴利语词汇释义》。马欣达。
关于众生的语义有很多种说法,描述如下:
(1)“与众* * *”而居:如《龙阿迦玛》(卷二十二)云(大正1.145a)曰,“吾无男女,平级平等,众* *皆生世俗功名。”
(2)“苦多生死”:如舍利弗与阿毘达磨卷十一(大正28 603a):“一切生命之云是什么?众生皆生于五道,地狱、禽兽、饿鬼、人、天道皆是名众生。“前世笔记卷上有云(大正40.831b):‘有论者通识众生之名,因其轮转,多经生死,故名众生。’
(3)“诸命合”:如《论大智慧》卷三十一(大正25.286c):“但五命合,为众生强名。”《大乘同性经》上卷(大正16.642 b):‘一切众生,一切缘和,合称一切众生。所谓土、水、火、风、气、知、名、色,六大因素而生。"
(4)“法身纠结烦恼,生死无常”:如云《不增不减经》(大正16.467b)说,“即此法身纠结无尽烦恼,未曾出世,随波逐流,生死无常,谓之众生。”
另外,儒家经典对众生、众生的范围有不同的看法。或者“多愁善感”是指众生皆有情,而山川、草木、大地皆无情(又称无情),众生皆取有情与无情;或者说众生和众生是同体不同名。
【参考文献】《程维治论述》卷一(本);《都舍上宝疏》卷一;《玄英音义》卷一,卷二十三;《大智慧》卷20,卷47;《论佛性》卷二;《佛土经》卷五;大乘信仰论;Xi·熊绎(等)《大乘菩萨易道研究》。
提问者显然满腹疑惑,不仅仅是这个问题。
因为没有真正理解佛经,再加上其他各种歪理邪说(佛经),我甚至对佛经产生了怀疑。
其实提问者“众生是否包括铜、铁、铝?”我很困惑,所以我必须明白。
如果我们研究佛经,就能理解五阴或五蕴的概念。铜、铁、铝是五阴的基本元素。
例如,分子、原子、基本粒子...;是物质和众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轮回
众生皆垢净,菩提现月前。
佛教修行有四个阶段和层次:悟、明、众生无明。有困难!
如果你真的想提升自己,那就努力吧!结合科学哲学等等找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