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简介
丁肇中,男,10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市,1936,祖籍中国山东日照。
1959年获得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5年发现反氘。在1967测量了电子半径,发现电子没有体积,半径小于10e-14cm。
1969年,他测量了普通光和有质量的光(即矢量介子)之间的转化,证明了高能普通光可以转化为矢量介子。同年,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的教授。1975当选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1974年发现了第四个夸克束缚态——J粒子。
因此,他被美国政府授予1975的洛伦兹奖和1976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77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注胶发现于1979;1989年只鉴定出三代中微子。从65438年到0994年,他领导AMS实验在太空中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8年,在太空中首次发现氦-4和同位素氦-3的空间分布不同。2015年,首次发现太空中存在大量高能正电子,这些正电子的来源很可能是暗物质碰撞产生的。
扩展数据:
1936 65438+10月27日,丁肇中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市。他的父亲丁和母亲王娟英都在大学教书。出生两个月后,丁肇中随母亲回到了中国。
1948年,丁肇中随父母赴台,先就读丰原大同小学,后就读台北呈贡中学,一年后转入建国中学。
1972年夏天,丁肇中实验组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3.3×1010eV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1.5 ~ 5.5 )× 109EV之间的长寿命击中粒子。
1991丁肇中在人民大会堂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了题为《知行合一的精神》的演讲。这篇讲话记录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新教材语文版八年级第四单元第13课,人教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第14课。
百度百科-丁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