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琼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为什么能成功?

琼瑶的小说常常将真爱视为世界的终极价值。这样的价值观很容易影响诚实、热情、追求自由恋爱的年轻读者,也符合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期待。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对现实功利社会的种种不满。拍摄过几部《夕阳》的导演李翰祥曾说:“琼瑶的小说很有电影感,连小说都分了剧本。”也许,正是这些因素吸引了电影公司,当时国语电影正在经历一个逐渐取代台湾电影的过程。中国电影公司开始购买琼瑶小说的版权,并制作了一系列名为《六个梦》的电影。从65438年到0964年,李行第一次把琼瑶的小说搬上了银幕,拍成了《国际核事故等级表妹》和《哑巴姑娘》,为中国电影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拉开了琼瑶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序幕。

《国际核事故等级表哥》改编自琼瑶的小说《追捕》,这是第一部琼瑶电影。全片有老上海电影的遗风,画面精致,节奏缓慢。尤其是女主角一个人的时候,背景是青山绿水,亭台楼阁,美不胜收。唐宝云饰演的国际核事故等级,是一个悲凉温柔又符合传统价值观的女模形象,与当时的时代氛围不谋而合,也与她个人的本性如出一辙,令观众为之倾倒。

短篇小说《哑巴老婆》的改编,票房和口碑都很认可。在13亚洲电影节上,饰演方的王莫愁获得了“最难演角色女演员奖”。男主角柯俊雄玉树,英俊多情,成为第一代琼瑶先生。这部电影的配乐贯穿着苦涩的二胡,创造了一种哀怨的情绪,这种情绪成为了20世纪60年代琼瑶电影的一个基本主题。

开创琼瑶电影先河的导演李星曾执导过《小城故事》、《土著人》和《海船》等知名影片。他一生的创作趋于保守,坚持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支持传统道德和家庭伦理。琼瑶的大部分作品都表现了爱情与传统伦理的冲突。李行在讲述琼瑶的爱情故事时,实际上表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伦理,这与琼瑶后期以“爱情至上”为主题的电影不同。

琼瑶的丈夫平陶昕曾评价他们早期与李行的合作:“六个梦是一个电影梦的开始,一切都从一个叫国际核事故等级的小女孩开始。”对于琼瑶来说,小说中刻画的人物能够活着出现在银幕上,确实是一种很美好的体验,但对于琼瑶来说,把“小媳妇”的身份改成“表妹”却是一种遗憾。也许正是因为这个“遗憾”,琼瑶和帮助她成名的皇冠公司在1968联合创办了火鸟公司,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拍一部电影。此后,琼瑶从编剧到作词,将自己的作品改编成电影,成为形式和内容的最高集大成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琼瑶时代已经准备好了。

70年代:燃烧吧,火鸟!

20世纪70年代,香港动作电影在台湾非常流行,一度迫使琼瑶电影在夹缝中生存。好在目前台湾省官方开始加大动作片管控力度,保护本土电影。琼瑶的电影像触底反弹一样开始了真正的“黄金时代”。

李行借机推出了第二波商业言情片。《乌云密布》、《心随结》、《海鸥飞向何方》都是佳作,这也引发了电影的“造星”运动,推出了吸引大众眼球的新一代银幕情侣,先是和甄珍,再是“第二个秦”。此时,以琼瑶电影为首的言情片已经成为可以与港片武侠片相抗衡的本土电影。

当然,说到20世纪70年代的琼瑶电影,人们仍然记得一个美丽的名字——林青霞。《林青霞》应该是宋存寿导演一生中最大的发现。在宋的指导下,稚气未脱的在《窗外》中饰演清纯少女姜。当时的夏青面容清瘦,气质动人,与她扮演的角色出奇的一致。她的表演稚嫩却真挚感人。后来《窗外》因其敏感的师生恋而隐于雪中,却掩不住林青霞迷人的风采。从此,林青霞成了琼瑶的最爱,主演了从1974到1982的《女朋友》、《一颗红豆》、《彩云满天》等十多部电影。20世纪80年代,林青霞变得成熟和转型,在港台之间拍摄电影,并出演了许多中国经典电影。然而,她在琼瑶电影中的形象仍然是许多影迷最初的梦想。

除了林青霞,星光熠熠还引进了甄珍、林凤娇、秦汉、、、、萧芳芳等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电影界举足轻重的明星。荧幕上,他们的爱情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现实生活中,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受到干扰,这也是人们所关心的。可以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除了“众星云集”,琼瑶70年代的作品也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即此时作者在创作时,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写作,而是期待改编电影的可能性,有的甚至是为了异地剧本的构思而写作。通常在小说出版之前,电影就已经开拍了,小说封面上的主角肖像已经是仿照电影中的主角。比如《女朋友》( 1975)也是一部琼瑶电影,但它是先被琼瑶拍成电影,再作为小说出版的。除了为了适应电影拍摄而围绕演员的特点创作小说,导演在拍摄时往往把人物的刻画放在首位。

在电影《梦的帷幕》(古装版,琼瑶版)中,灰姑娘紫菱赢得爱情不是因为她的美丽和善良,而是因为她的个性。导演白不仅成功准确地刻画了女主角内心的韧性,还善于精心设计优美诗意的镜头,展现迷人的异国风情。这部70年代初在台湾省引起巨大轰动的电影,至今影响深远。白这一时期的电影沿袭了李行的感伤风格,但与后者相比,他更注重对镜头的把握和人物内心的刻画,逐渐丰富了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以个人魅力凝聚了电影的感染力。在白看来,现实主义既能揭露黑暗,又能产生一种充满人情味的“健康的新现实主义传统”。

70年代的琼瑶电影形成了自己固定的风格和推广模式,在台湾省乃至整个东南亚和大陆掀起了一股浪潮,影响巨大。虽然后期琼瑶的电影开始被批评为创作上的重复,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六七十年代的“琼瑶浪潮”开启并发展了台湾省电影以言情小说为题材的传统。此后,玄小佛等同时期言情作家的作品陆续被改编成电影,但在成功和影响上很难超越琼瑶的电影。

80年代:聚散。

人们喜欢把20世纪80年代视为琼瑶电影的衰退期。的确,在80年代,由于受到其他类型片尤其是香港电影的冲击,台湾省片因类型有限,很难适应观众口味的变化。琼瑶电影的剧情设定千篇一律,在当地很难再有市场。但是值得一提的好电影也不应该被忽视。

侯氏冲破了刘的坚持。

很多人不知道,如今在国际影坛身居高位、粉丝无数的侯孝贤,是以拍琼瑶类型的电影起家的。虽然《她在流浪》《风踢》在剧情上有着浓浓的琼瑶电影味道,但在形式上,侯孝贤极力突破琼瑶的故事多发生在豪华别墅的客厅、咖啡厅、舞厅等被称为“三厅电影”的格局,一头扎进古老的乡村和偏远的山区进行拍摄,将故事背景从繁华的都市移植到宁静的乡村。有人说侯氏电影正在颠覆传统的琼瑶式台湾腔电影,告别空中楼阁般的海誓山盟,开始关注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但实际上,与其说是颠覆,不如说是在琼瑶早期电影的丰富积累下的继承和发展。总之,侯孝贤讲述“琼瑶式爱情”的镜头语言为观众的理解深度和欣赏品位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

如果说侯孝贤对琼瑶电影的解读是异质的,那么刘莉莉大概是最能理解琼瑶心思的导演了。被誉为“琼瑶戏剧教母”的刘莉莉,曾拍摄过多部琼瑶电影,也是琼瑶作品转向电视剧市场后的“御用”导演。

1981年,刘莉莉拍摄了《聚散两情》,被粉丝奉为经典。影片中,与的合作成为银幕佳话。当19岁的陆一身黑衣漫步街头,屏幕上出现她娇艳的容颜时,人们被她的古典气质深深震撼。后来,在《燃烧吧,火鸟》中,鲁扮演的盲女甚至抢了的风头,成了影迷心中最完美的女孩。

梦回大陆

从1965的《国际核事故等级表哥》到1983的《昨夜之灯》,由琼瑶小说改编的故事片多达50部,风靡电影界近20年。在上世纪80年代,与台湾省的逐渐衰落相比,琼瑶式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大陆才刚刚开始。

从65438年到0985年,几家大陆出版社悄悄推出了琼瑶的作品。那是一个“男生读金庸,女生读琼瑶”的时代。对于习惯了“革命文学”上线的大陆青年来说,大胆地赞美“爱情至上”的作品,无疑是引人入胜的。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深入,大陆“琼瑶影迷”开始有机会通过一些渠道了解改编电影,“二秦”成为时下年轻人最喜爱的模仿对象。

大陆导演史树军在1986年初遇到了琼瑶的小说。据她说,看完《月光与飞鸟》,“感觉很新鲜,过滤掉了政治背景和社会矛盾,是纯粹的爱情。”这恐怕也是当时很多年轻人的心声。于是,她决定把《月色朦胧,鸟语朦胧》拍成电视剧。本剧由闽西电视制作中心制作,1986。经央视播出后,受到观众喜爱,并被一些地方电视台重播。这部剧应该是琼瑶在内地第一部自己改编、拍摄、播出的作品。随后,舒君石将《深院》拍成电影,以深厚的导演功底提升了影片的文艺色彩,票房后好评如潮。

可以说,史淑君对琼瑶作品的改编实际上是在探索如何将浪漫电影拍成文学电影。当然,她也认为琼瑶的小说确实是重复的。随着商业时代和娱乐时代的到来,它们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将逐渐失去原有的模糊的艺术氛围。

“后琼瑶电影”时代:有多少日落?

所谓“后琼瑶电影”时代,从正面来说,应该是琼瑶作品走向电视剧市场的时代。一方面,琼瑶在台湾不断翻拍电影经典。第一部电视剧是刘雪华和秦汉主演的《几度夕阳红》,由此造就了以刘雪华为首的新一代琼瑶少女。从此,刘与秦的组合成为继秦之后的又一经典组合。另一方面,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台当局解除在中国大陆拍摄影视作品的禁令,琼瑶故事的主要传播渠道变成了与湖南电视台合作完成的市场化风格的电视剧。比如,六梦系列(国际核事故等级、哑巴老婆、三朵花等。)、梅花三弄系列(梅花烙印、鬼老公、水)和两个永恒系列(月牙儿格格、烟锁楼)都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同时也出了很多“泪派”“吼派”的明星。

事实上,完全没有必要对琼瑶的电视剧进行艺术化的评论。毕竟,以琼瑶作品为代表的言情小说是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而兴起的大众文化的产物。我们一般所知的现代性的理性层面,体现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就是韦伯所强调的“祛魅”,大多数严肃文学都体现了这一层次。现代性的非理性表现就是所谓的欲望发泄。如果说严肃文学体现了现代性的理性层面,那么通俗文学则体现了现代性的非理性层面,即人们的娱乐需求,具体表现为通俗文学的大众化,如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琼瑶戏剧在中国大陆的兴起是改革开放后的又一个高峰,市场化的契机使琼瑶的作品开始在电影普及后出现。

与电影不同,电视剧的叙事风格是琐碎的,以背景为主。人需要的是“活灵活现的怎么回事”。至于具体说了什么,有什么深刻的意义,在这么长的流水账里很难做到。

不管怎样,琼瑶的戏剧确实占据了荧屏很长一段时间。从65438到0998的朱桓公主,可以说是将这部“人间喜剧”推向了巅峰。此后,琼瑶加大了与湖南电视台的合作,市场化模式也越来越成熟。比如翻拍经典剧《一帘幽梦》,就采用了选角模式(《寻找紫菱》),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在改写剧本时加入了很多“新鲜元素”。比如路平发现初莲和紫菱的感情纠葛是通过MSN,但这样的“与时俱进”并不能改变琼瑶剧“过时”的现状。

好在优秀的作品可以抵御时间的无情。即使在美剧和日韩电视剧大行其道的今天,琼瑶剧仍然是一块金字招牌。毕竟,永恒的爱情故事永远不会无聊,而琼瑶作品在市场上的巨大成功,实际上也给了很多内地制作人深远的影响和启示。比如海岩这种先播热门系列再出相应小说的模式,就是模仿琼瑶作品的操作手法。

如何创作出好的、受欢迎的作品,恐怕是琼瑶阿姨的秘诀。如果她的作品只是重复和恶心,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看,记住,竭尽全力去评价?通过文字、图像和歌曲,琼瑶经历了时代,留下了持久的印象。

结论:

罗大佑在《爱的箴言》中唱道:“你曾告诉我,你会永远爱我。我明白爱情这个东西,但它永远是什么?”恋爱的时候相信永远,但是“永远”这种东西很抽象,很混乱。

幸运的是,我们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在那个时代,琼瑶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