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瞳孔判断疾病

瞳孔的大小和敏感度是判断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那么如何通过瞳孔判断疾病呢?

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常见于脑出血、脑血栓、脑肿瘤等。

瞳孔散大,多见于颅脑外伤、脑血管病、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等。

瞳孔缩小多见于酒精(又称酒精)中毒、安眠药中毒、脑桥肿瘤、老年人脑桥出血,也可见于糖尿病(因为瞳孔的舒张和收缩是由自主神经调节的,糖尿病导致自主神经受损,可影响瞳孔的舒张和收缩功能。临床上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瞳孔比正常人小)。有机磷中毒,也可出现瞳孔收缩,吗啡中毒可出现针状瞳孔。

阿罗瞳孔:左右瞳孔大小相差极大,或不是圆形瞳孔,常见于脊髓侧支、脑脊髓梅毒、带状疱疹。

如何判断瞳孔的大小,两边是否相等相等,瞳孔对光线是否敏感?

瞳孔:普通光线下瞳孔直径约3-4mm。一般认为瞳孔直径小于2mm,大于5mm为散瞳。

瞳孔对光的反应:指光刺激引起瞳孔收缩的反应,可分为对光的直接反射和对光的间接反射。感光瞳孔的收缩成为光的直接反射,对面非感光瞳孔的收缩称为光的间接反射。传导通路上的任何损伤都会导致瞳孔的反射消失,瞳孔扩大。

等大小等圆:成人瞳孔直径一般为2-4mm,为两边大小相等的规则圆,两边相差小于0.25 mm,但若双眼瞳孔直径相差0.25-0.5mm,瞳孔反应和药物实验无异常,可认为是生理性瞳孔不等。

那么除了疾病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瞳孔大小呢?

瞳孔的大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虹膜中有两种微小的肌肉,一种叫做瞳孔括约肌,环绕在瞳孔周围,宽度小于1mm。它负责瞳孔收缩,受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支配。另一种叫散瞳肌,呈放射状排列在虹膜内,负责瞳孔扩张,受交感神经支配。这两块肌肉相互协调,相互制约,逐一收缩,以适应各种环境。

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瞳孔就像照相机的光圈一样,可以随着光线的强弱而缩小或放大。拍照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光线强的时候要把光圈调小,光线暗的时候要把光圈调大一点,这样才能始终有足够的光线通过光圈进入相机。瞳孔也有这个功能,但是它对光线强度的适应是自动的。通过瞳孔的调节,始终保持适量的光线进入眼睛,使落在视网膜上的物体图像清晰,不会有过多的光线灼伤视网膜。

瞳孔变化范围可以很大。极度收缩时,人瞳孔直径可小于1mm,极度扩张时可大于9 mm..瞳孔的大小不仅随光线的强弱而变化,还与年龄、屈光、生理状态等因素有关。

颅脑损伤患者的瞳孔变化对颅内血肿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判断瞳孔大小,是手电筒照射前还是照射后?

从上面可以看出,瞳孔本身会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来调整大小。光线强的时候瞳孔会变小,光线弱的时候瞳孔会变大。这是对眼睛的自我保护。比如正常睡眠时瞳孔会变大,但照射后会变小。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要通过瞳孔缩小后的直径来判断大小。临床上我们也经常看到,颅脑损伤患者的瞳孔只有反复照射后才能缩小,只要是反复照射后对光反射敏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