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与植物的配置。

建筑属于以人工美取胜的硬景观;植物是生物,有其生长发育规律和灵动的自然美。植物和建筑的布置是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结合。如果他们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和谐是可以实现的。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婀娜多姿的姿态和神韵,可以增加建筑的美感,使其情趣生动,充满季节变化,体现出一种动态的平衡感,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更加和谐。

1建筑周边植物配置原则

1.1人本

任何需要布局的景观都是为人设计的,都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的。但人的需求并不是单纯的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该首先满足人在做用户的过程中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的设计也是如此。因此,设计师首先要掌握所设计建筑的使用人群类型及其生活行为的一般规律,使设计真正满足使用者的基本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

1.2因地制宜

在配置植物时,需要根据每栋建筑的不同生态环境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使植物的生态习性与种植地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方案才能最终得以实施。这就需要设计师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线、土壤、空气等)进行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那么具体的种植设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1.3生态

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功能,维持建筑周围的生态平衡。构建人工生态植物群落,从空间形态上形成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通道,通过植物吸收养分,通过分解者改良土壤,净化空气。此外,生态植物群落可以挥发多组分气体,有利于空气电离,增加大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1.4个性化

建筑周围植物的排列有规律的变化,能产生和谐的节奏感,从而在外部形态上与建筑产生呼应关系。景观构成中有许多节奏和韵律,如简单节奏、交替节奏、起伏和拟态节奏等。

建筑周围的植物景观设计应突出建筑本身的形象特征。每座建筑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历史背景、空间尺度、色彩、符号等等。因此,我们在为不同的建筑配置植物时,要用不同的方式来体现不同风格建筑的优雅和魅力,展现其独特的气质和个性。注意选择不同干形的植物,形成错落有致的人工植物群落,考虑植物配置与生态的和谐,通过不同树种的搭配体现节奏变化。

2建筑与植物构成的关系

建筑与植物构成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即平面组织与立体造型的结合。建筑与植物的平面组合形成了“画面底部”的关系,使得二者都不得不被表现出来。如果建筑被花草树木环绕,建筑形态就特别突出。绿化的平面形式要根据建筑的轮廓来设计,其方法之一是随形而行,即在建筑外布置凹凸变化的植物,其植物形态与建筑形成统一的形态。另一种统一的方法是使植物造景形式与建筑外形一致,建筑外的绿化形式采用规整的方式使造景与建筑形式一致;但在空间构图上运用了独特的构图手法,进一步使绿化形式富于变化,给建筑环境带来清新之感。

2.1对面风景和借景

对面的场景是以植物景观作为建筑轴线或路线终点的场景,是视觉中心。景观可分为直接景观和间接景观。直接景观是视觉必须注意到的景观。比如进出大楼,可以看到门前的大花坛,在大视角下成为一道醒目的风景。间接对仗是一个隐藏的场景,它不在路线的正面域中,而是稍微隐藏起来,例如向后看或在旅程中找到它。景观的对象可以是建筑,也可以是植物景观,比如看一个建筑内的室外绿化成为景观,或者看一个树木间的建筑成为景观,也叫互景。借景就是把无组织的风景借到了地平线上。

2.2障碍和壁垒

障碍是掩盖人们不想看到的部分。比如,如果建筑的附房和杂物院子形象不太美观,可以用树木遮挡,或者当建筑主立面出现卫生间窗户时,可以用一丛树木遮挡窗户,避免室内外视线的循环。风景隔离是用来分隔空间或景点,会让空间变大变小,把单调变成丰富,或者用绿化带把人们不想到达的地方隔开,防止人们去。比如建筑物的外墙上,往往会有一些凹陷的空间。当人们预计不会到达这些凹进的空间时,就用草坪或树木把它们隔开。

2.3归纳和建议

植物造景的诱导就是在人们希望到达的目标处设置明显的绿色标志,以提醒或帮助人们找到目标。比如可以在建筑入口处种植单棵树或者设置花坛突出入口;在大堂的楼梯处摆几盆花,会让人们很容易找到上楼的路。绿化也可以用来形成定向路线,比如道路两侧的树木,内通道两侧的盆栽,都有很强的指向性。

2.4渗透和延伸

以植物为媒介,连接两个不同的空间,空间相互渗透、扩展、延伸。这样既增加了空间之间的循环感,又丰富了植物景观。例如,通过门桶在从台阶到门厅的入口处设置一个花盆。这种连续的花盆排列将三个独立的空间串联在一起,通过这种链接形成一种由内而外的空间流动感。有时,人们可以看到一半的树从屋顶上长出来,这是为了保护基地内原有的树木而在建筑上开了一个“天窗”造成的。这种设计可以将人们的视线从室内沿着树干引向天空,这是竖向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

2.5规模和比例

在建筑空间中种植绿色植物,可以让人把握空间尺度。在建筑中,人们希望体验一个轻松愉快的空间,有令人愉快的维度。很多建筑的室内外空间都被设计成人们享受的大尺度空间,也会让人觉得很小。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将空间尺度做得宜人或者借用绿色植物作为人们体验空间的参考。

2.6质地和机制

在建筑和植物的结合中,可以对比建筑和植物的不同机制和肌理,丰富造型语言。如果饱满厚实的草坪有柔软的地毯感,会与水泥或沥青地面形成明显的对比;树感觉比墙粗糙,有起伏。在室内环境中,墙壁、地板、家具和各种装饰织物可以与室内绿化植物形成粗犷与细腻、刚柔相济的对比。机构的对比可以丰富人们的视觉内容,加强造型的美感。建筑和家具陈设都是人造品,表面机制是机械的;但植物的表层机制是天然的,富有生命力的,在布局上合理的配置可以突出它们不同的特点。

3不同风格建筑的植物配置

3.1中国古典皇家建筑的植物配置

皇家园林体现了皇家园林的风格,古拙肃穆的松柏等高大的树木与色彩浓烈的建筑相映成趣,形成了肃穆苍劲的园林特色。宫殿建筑的特点是体量巨大,色彩密集,布局整齐,等级分明。常选用姿态雄健、意境深远的中国传统树种,如白皮松、油松、臭柏、青檀、七叶树、海棠、广玉兰、银杏、国槐、牡丹等。,而且一般都是有规律的种植。

3.2江南古典私家建筑的植物配置

江南古典私家园林面积较小,往往以小见大的方式再现自然风光。建筑以白墙灰瓦栗柱为特色,用来表现文人的轻盈飘逸。植物的布置充满了诗意的意境,景点的命名体现了建筑与植物的巧妙结合,如“海棠春屋”,以其果实和低垂的海棠,欣赏春天的海棠风光。

3.3纪念性建筑的植物配置

纪念性建筑的植物配置往往用松柏来象征革命先烈的高尚品格和不朽精神,也表达人民对先烈的怀念和敬仰。常用白皮松、油松、臭柏、国槐、七叶树、银杏等,在楼前成排相对种植,以突出建筑的庄重特征。

3.4现代公共建筑的植物配置

现代公共建筑造型灵活,形式多样。所以树种选择面广,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功能、景观要求选择合适的树种。如果楼前有一些活动设施,或者是人经常停留的空间,你可以考虑用大树来遮阳,也可以考虑用安全的植物,比如树枝上没有刺,没有过敏的花和水果,不污染衣服。

4建筑物不同部分的植物配置

4.1南

建筑的南面一般是建筑的主要观赏面和主要出入口。日照充足,白天几乎全天都有直射光,反射光多,墙面辐射大。此外,背风、空气流通不畅、气温高、生长季节延长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选择开花的灌木、多叶的树木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或需在小气候条件下越冬的外来树种。建筑的基础种植要考虑建筑的采光问题,不能太近,不能太多遮挡建筑的立面,同时建筑基础不能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4.2北部

建筑北面有遮阳,其范围随纬度和太阳高度变化,以漫射光为主;夏天下午和晚上有少量的直射光。气温低,相对湿度大,冬天多风冷。一是要选择耐荫耐寒的树种;冬季可利用树木或多植物级群落,无出入口,阻挡北风;有出入口的,选择球形花灌木,定期种植在入口处。

4.3东部

一般早上楼的东面有直射光,下午3点以后就会被遮挡。光照温度不高,比较柔和,适合普通树木。可以选择需要侧荫的树木,如槭、牡丹,或者乔木(如住宅区)。

4.4西部

建筑西面上午遮阳,下午阳光普照,尤其是夏天。光照时间虽短,但温度高且变化剧烈,西晒墙吸收和积累的热量大,空气湿度高。为了防止日晒,一般选择喜光、耐干热、不怕太阳灼伤的树木,如大树作为遮荫树或树林,有条件的可以在墙上种植爬山虎。

4.5墙壁

建筑墙体的作用是承重,分隔空间。利用墙南良好的小气候,引进并栽培了一些不耐寒的美丽植物,然后发展成墙园,美化墙体。墙式园林一般以经过修剪和捆绑的藤本植物、观赏花卉、观赏果树或少数树木为美化对象,辅以各种球根植物和宿根花卉。常用的种类有紫藤、爬山虎、爬山虎、爬山虎、地锦、猕猴桃、葡萄、荞麦、铁线莲等。

4.6门

门是建筑的入口和通道,起着和墙体分割空间的作用。门要和道路、石头、植物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优美的构图。植物可以丰富建筑构成,增加生机和活力,软化门的几何线条,增加景深,开阔视野,延伸空间。

4.7窗口

窗户完全可以作为框架的材料。坐在室内,看着窗框的植物配置,就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因为窗框的大小是固定的,植物不断生长,随着生长,体积增大,会破坏原图。所以要选择生长缓慢,变化不大的植物。

4.8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的出现使植物和建筑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丰富了建筑的美感。屋顶花园土层薄,基质中有机养分简单,保水性、抗寒性、抗风能力差。植物应选择重量轻、根浅、抗风、抗旱、抗寒、花、叶、果美观的小乔木、灌木、草花。

5结论

建筑和植物,一硬一软,一松一松,肌理构成不同,形成鲜明对比;但作为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两者表现出更多的是互补和互补的关系。建筑周围的植物不仅是建筑和被动规划项目的陪衬,也是与之相互作用的统一景观体。这就要求在设计的时候,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个景观体的目标是什么,然后以此为导向去寻找答案。通常要考虑建筑的特点和功能,植物的生态和生物特性,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需求,综合这些因素,构建和谐的景观。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