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杜牧的生平事迹?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牧之这个词。京兆万年(今陕西Xi安)人。出身名门,祖父杜佑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宰相、史学家。晚年,杜牧住在任中书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被称为“杜魏紫”、“杜樊川”。

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代。他从小就关心国家大事,怀有挽救危亡、恢复唐朝繁荣的理想。他23岁就写了《一个龚放赋》,以秦代的滥权奢靡为戒,给这个朝代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关于杜牧的生卒年,钱大昕《疑年录》从杜牧写于大中六年的墓志铭推断,其生卒年为贞元十九年(803),卒年为大中六年(852)。但有学者考证,他是7年后去世的。

大和二年(828),中进士,被授予弘文馆校图书管理员称号。同年10月,离开长安,赴江西在沈传师府任幕僚,后转淮南在崔旦帐下任掌书记、判官。在过去的十年里,他走遍了全国各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进一步致力于实际用途的研究。他对“控乱兴亡之迹,赋兵之事,地势之险,古人之得失”(《李中丞书》)中的议论政治,议论士兵特别感兴趣。淮南幕府写的政论《罪言》,提出了修复明朝政事、平定藩镇的一些看法。著名的诗张也是在这个时期写的。

四年(839)后,回到长安,任左不缺、饮食部、比比部等职。会昌二年(842)后,先后任黄州、池州、周目刺史。地方官员方面,往往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改革营私舞弊,免除奸诈官员征收的苛捐杂税。会昌年间,宰相李德裕主持了抗击回鹘入侵和平安泽路藩镇的军事活动。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杜牧上书陈述用兵方略,被采纳,达到了“鲁泽平,恰似牧策”(《新唐书·杜牧传》)的效果。可见他确实有实际的政治才能。

大中三年(849),以司勋外臣兼史馆编修的身份回朝,回湖州任刺史。一年后,他被调到考公阆中和知止专利。最后,这位官员写了一本书。

杜牧出生于耿介,不屑于讨好权贵,不以做官为荣,对社会政治持清醒的批判态度。但他的野心难以施展的压抑,造成了他放纵、颓废、放任的生活方式,一些“风流韵事”流传开来。

文学创作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很多成就,包括诗歌、散文、古文。他主张:“一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采词造句为辩护”(答庄重书),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他最崇拜李白、杜甫、韩愈和柳宗元(《我的小侄阿依在冬天的至日上的诗》),但他能吸收和融化前人的长处,形成自己的特殊风格。《献诗》诗中说:“有人苦心作诗,而在中,不求完美,不求奇效,不涉风俗,不在当下,不在古代。”清代洪也说他的“散文不同于韩、刘,诗歌不同于元、白,诗歌不同于其他四家”(《北江诗话》)。全甚至称赞他为“继唐长卿之后的第一人”(杜牧论)。

诗歌创作是杜牧最突出的方面,与晚唐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又被称为“小杜丽”。受杜甫和韩愈的影响,他的古典诗歌题材广泛,笔法雄浑。长文如《独饮郡村》,集中表现了诗人“终其一生补衣”的救世济世之志,抒胸臆,感天恩。《感怀诗》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后几十年间藩镇的动荡历史。它有一个宏伟的画面和丰富的情感,可以和它的歌词一起阅读(翁方纲的《周市诗话》)。余儒的杜秋娘的诗和张的诗都是对封建社会女性不幸遭遇的同情。“李赣的诗”赞扬了一位朋友的正直和诚实,也被称为杰作。他的现代诗以优美的文字和跌宕起伏的情感著称。七律《早雁》表达了对因回鹘入侵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疆人民的怀念,有一种婉约缠绵的味道。九天之上,爬山,另一方面,是天马行空,却也包含着深深的忧伤。有些抒情诗,如《伯秦淮》、《山行》、《江南春绝句》等,用简单的口语和简练的线描,就能传达出无尽的诗意,一直被传诵人口。历史上的绝句,如《赤壁》、《上善四贵庙》、《清宫三绝句》等,都是叙事与议论相结合的,经常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读。当然,他也写过一些《送别》《告别》等放荡轻佻的作品,这些都是负面的部分。

杜牧的诗歌风格独特。刘熙载将自己的诗风与李商隐的《艺术概论》相比较,说:“杜范川的诗豪迈豪迈,李范南的诗深情。”指出了两者的区别。晚唐诗歌总的趋势是诗体华美、疏密有致,杜牧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也注重用词。这种带有浓重修辞色彩的* * *倾向,结合他“英姿飒爽,英发逼人”的个人特点,飘逸灵动,雄壮婉约,前人用“帅”字概括这种基本风格(胡应麟的诗),比较中肯。

杜牧的文章在晚唐也是独树一帜,“纵横捭阖,博大精深,切入世事”(《四库全书目录》)。据他的《知音篇序》所载,他的《颜》、《罪言》、《袁十六卫》、《与刘司徒书》、《送别史序》、《阿房宫赋》等作品都是取材于现实,具有批判时政的政治内容,尤其是《罪言》一篇。此外,《杭州新造南亭》一文也体现了作者对佛教的进步思想。至于文章的语言,杜牧坚持用散文,文笔犀利,条理清晰。随着晚唐骈文的流行,杜牧继承了中唐古文运动的传统。他还将散文的笔法、句式引入赋中,写出了像《阿房宫赋》一样的集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的新体“三赋”,突破了六朝、初唐以来赋日益平行、律动的趋势,对后世赋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