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乐园》中的苏姬

这滴水来自天堂。

我一坠入这个世界,就突然变成了

波光粼粼的湖

纵横交错的水道

和烟雨

从那时起,这个地方

草长莺飞,鱼欢苗繁。

一个生动而复杂的“苏”字跃然而出。

苏州以此闻名。

据说苏州是水做的。

“苏州”这个词原本是“水造”的谐音

美丽,水是天堂,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苏州是水做的。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想象中的苏州就像天堂一样,神圣而美丽。

所以,苏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经常带上家人,约上闺蜜,或者约上三五好友来苏州溜达。每次都会流连忘返,意犹未尽。

有小桥流水,有典雅的百年建筑,有石板铺就的小巷,有悠远的历史文化,有美味的小吃。。。这的确是一个百看不厌,值得细细品味和品味的地方。

近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苏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江苏各兄弟城市立即伸出援手。迫切需要帮助苏州。我也积极报名和朋友一起去苏州,投身于防疫工作。除了外出执行任务,工作安排上没有差距。要求队员单独留在酒店房间休息,做好自身防护,严格防止交叉感染。

我突然意识到,这种独处的时间对我来说是一种礼物和享受。平时忙碌的工作,忙碌的生活节奏,都忘记了从前是那么的安静。

没有家务和琐碎的杂事。结果我的世界慢了下来。有的是时间一个人坐在那里,可以随便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你可以深思,也可以静静地发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慢慢享受自己的美好时光。这一刻,我觉得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在酒店大堂的窗边书架上,我偶然遇到了《天堂的故事》这本书。随便看了几页就被吸引了,我就借来仔细看。

看完这本书,我才明白,以前我对苏州的了解只是粗糙或者肤浅,只是停留在它的美景、美食和一些肤浅的东西上。

《天书》对苏州的前世今生和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和解读,让我真正了解了苏州的文化背景。

苏州人文历史悠久。通过这本书,我对她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中国有三大区域,即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北部的渤海湾三角洲和东部的长江三角洲。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这样的黄金地带。

苏州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水域面积大。苏州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但水域面积达到3608平方公里,占42.52%,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从空中俯瞰苏州,苏州大地就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画画卷,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里有辽阔多彩的田野,绿色的麦田,黄灿灿的油菜花,紫红色的草花。树木环绕的城镇和村庄一片片,大部分是黑白相间的粉刷瓷砖。

苏州城内湖泊池塘星罗棋布,河流水湾密如蛛网。它们在阳光下像无数的珍珠和玉带一样闪闪发光,伸展开来,那么耀眼迷人。

难怪人们称苏州为“水乡”、“锦绣江南”,被当代人誉为“东风中的威尼斯”、“水上天堂”,真是名副其实。

不得不提苏州有一条很有名的街叫山塘街,我和朋友曾经去过。白天,她是一幅写实的水墨画,到了晚上,山塘街更是如梦如幻,灯火阑珊,五彩缤纷。这样的山塘怎能不教人流连忘返?

山塘街自古闻名。有一首很好听的歌叫《九大锁链》,歌词是这样唱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苏州山塘。”

对比山塘和西湖,可以看出山塘街在历史上很有名。

山塘街长约七里,故俗称“七里山塘”。山塘街依河而建。以前是石板街,后来改成石板路了。所以早就有了“天下最美的街,雨后有花鞋”的赞誉,这就是山塘街。

都说水是活的,树是有根的,苏州的历史非同一般。

在那遥远的时空里,画出了一道壮观的彩虹。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种浓郁的色彩,这个天堂会黯然失色,恐怕至今也不会如此辉煌。

苏州的历史博大精深,充满传奇,耐人寻味,让无数历史学家苦苦追寻。

历史上的苏州,在春秋时期是不可或缺的,有吴王阖闾、勾践、伍子胥、、颛顼,还有美女石。。。这些典故大家肯定都听说过。

这些故事不仅与苏州有关,而且非同一般。

对中国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春秋时期是一个非常时期,是一个乱舞的时代,是一个风云涌动的时代。时间从公元前770年左右开始,到公元前476年,大约持续了300年。

公元前585年,有一个人叫寿孟。自从他当了吴王,这一切都变了。

寿孟执政二十四年,开创了新局面,为吴写下了新篇章。

《史记》中说:“寿孟建立,武士毅为王。”意思够清楚了。吴的真正实力,就是从这个寿梦开始的。

伟大的事业总是要靠有远大抱负的人,靠有远大抱负的人去继承和创造。这大概是几千年历史的经验和总结。

时间到达公元前514年,在大师伍子胥的指点下。他导演了历史上所谓的“刺杀廖望”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这一年,公子自行称王,被定为阖闾年,他成为吴国第二十四任国王。

史称,阖闾是吴国争霸过程中功勋最大的君王,与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以及后来的勾践并称“春秋五霸”。

那么,在吴国六百多年的历史中,为什么只有他吕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当然,这绝不是任何一个人吹嘘的。其实只要看看他上任后做的三件事就知道了。

招人才,这是第一桩。

在阖闾坐上吴王的头把交椅之前,他的政治远见就开始显露锋芒,伍子胥是他最先看到的人才。

伍子胥是个杰出的人才。他“少擅文,擅武”,“勇谋”,“明断辩”,是公认的“以文治国,以武治天下”的人才。

另一个天赋大家都不陌生。他叫孙武,是闻名天下的《孙子兵法》的作者。这本《孙子兵法》是隐居在苏州西部穹窿谷中的孙子所著,被世人称为“兵圣之作”。

著名管理学家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中说:“你想成为管理人才吗?你一定要读《孙子兵法》。”

第二桩是建都城。

伍子胥对吴王阖闾说:“凡欲安谷治民,富国成王,由近及远,必先筑起堡垒,设立守备,统治兵库,然后才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伍子胥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站得高,看得远。他为吴王阖闾提出的“安谷治民”方略,既有远见,又切合实际。

经过几年的努力,一座崭新的吴国都城建成了,就是现在的古城苏州。

在当时,它的规模、准备程度和功能都是一流的。即使在2500多年后的今天,即使以现代人挑剔的眼光来看,她也是令世人惊叹的。当然是吴王、阖闾、富国、强兵的硬实力、凝聚力、威慑力的形象和象征。

第三桩是破楚参军。

楚国和吴国的战争早在寿孟时代就开始了。他上台后,首先采取了伍子胥提出的“由近及远”的蚕食策略,最终逐鹿中原,夺取霸权。

“鞭尸三百”的故事发生在吴王阖闾夺得楚国都城之后。

伍子胥想为自己报仇。他想活捉赵楚国王,替他父亲还债。我没想到赵楚国王会逃跑。吴灿子虚停下来?他的怒火燃烧到了极点:“活人找不到了,死人还在!”他直奔楚平王墓,把尸体挖了出来,刚抽了三百鞭解恨。

这件事在司马迁的《史记·伍子胥列传》中有记载。

春秋时期没有义战,这一点好像是后来人们说的。

吴国的国王们,尤其是从太伯、到吴国建立勾践,再到寿孟、阖闾乃至夫差,一直怀有大国梦。他们从来不怕艰难险阻,励精图治,一波又一波地前进,直到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从此吴国的名声传遍天下。

虽然只是昙花一现,最终以推翻亡国告终,但毕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抱负,为吴的历史赢得了荣耀和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吴是可嘉的,他们是善良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可以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方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如果做一个问卷调查,你对苏州这个世外桃源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我不敢说100%,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至少80%或90%的人会做出第一反应,那就是花园。

“江南园林天下第一,苏州园林江南第一”。的确,在我看来,如果把苏州比作天堂,苏州园林就是天堂中的天堂。

在繁华的都市里,你有一个有自己日常生活、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的家,既有物质享受,也有精神愉悦。你不用多想。这大概就是人间天堂的样子吧!

苏州园林在汉代建筑中独树一帜,以私家园林为主。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柳园并称为苏州四大园林。

这个苏州园林是什么样的风格?有什么特点和特色?

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所以观点也不一样。对此,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观点,也有独到的见解。

不管你怎么总结,有几件事是不能偏离的,可以概括为“三美”:一是美以小见大;二、美是精致的,如画的;第三,美在自然,天人合一。这既是苏州园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苏州园林最大的亮点和根本点。

先说小。

“小”字体现了苏州园林的一大特点:以小见大,这正是苏州园林的独特之处。

从现存的园林来看,除了拙政园比原来的三园占地60多亩外,其他大部分都只有十亩、七八亩左右,比如留园、主人园等。其他的,比如环秀山庄,也就一亩多;一个园子只有300多平米,不到半亩;残园只有140平米。

从苏州历史上记载的园林名称,如萤火园、勺园、一枝园,以及小南园、小银亭、小银堂、潇湘等,也可窥一斑。

且不说与欧洲皇家园林的对比,就是与北方皇家园林如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的对比,其规模也不可同日而语。

小然有许多先天缺陷,但他可以用聪明才智加以弥补。这个“巧合”真的把劣势变成了奇迹,在中学里做了一篇大文章,让近在咫尺的地方绽放出无尽的遐想。

第一,“巧”在曲径上。

我们常说“曲径通幽”、“一村光明”。拙政园中刘猛路的回廊,从洞穴到山楼,直径只有100米。然而,正是从这条蜿蜒的走廊,它蜿蜒在刘猛之下,蜿蜒的水旁边,岩石之间,美丽的风景不断变化。花园似乎豁然开朗。

二是巧妙在“藏露”。

“场景越隐蔽,场景边界越大:场景越暴露,聚集边界越小”,这是前人的总结,很有道理。

离园后的处置很典型。一选择进门,就有点“压抑”。先是一条狭窄黑暗的过道,然后左拐右拐,只看到一个面向天空的开放式大厅,有点重新发现的感觉。

那不算。从这里穿过狭窄的巷子,就来到了名为“古木渡柯”的天井。在这里,你可以透过北墙上的六扇漏窗或西面的洞门,看到园中景区的真面目。

在这里,花园的主人穿过高墙之间狭窄的过道和天井,最后豁然开朗,从而达到欲升先抑的无限空间。

狮子林中的“睡云室”是一座独特的两层楼阁式建筑。不注意的话是看不到的,因为周围都是假山和山峰。

想看它的本来面目,就得穿过湖石的洞口,或者仰望假山石峰,真的有点“看不见,偶尔露出”。这也扩大了花园的空间范围。

第三,巧妙在“分离”。

或者利用有围墙的庭院相对隔离,或者利用花木隔开,半遮半掩。

苏州留园就是通过庭院建筑将整个园林分成30多个大小不一的区域,形成园内园外的格局,非常自然,浑然一体,增加了景观的深度和广度。

第四,巧在“借景”。

当你站在花园的不同位置时,你可以将花园内外的景色带入自己的视野,从而扩大花园的空间范围。这主要包括向远方借,向邻居借,向别人借,向别人借,向别人借,向水借。

去过拙政园的人都知道,导游通常会带游客去拙政园中间的弘毅馆。这是“借用”名字的最好地方。

你抬头朝西望去,附近一池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石堤两旁的树木悠然而去。不远处是蜿蜒的走廊,蜿蜒的小桥,假山,亭台楼阁等等。

再往远处看,是巍峨的北寺塔。否则大部分游客以为北寺塔在花园里,其实位于远处的人民路上。

如果到了傍晚,西边的天空一片玫瑰色,拙政园就会披上红金,五彩缤纷,光影无限,更加妖娆迷人。

看那精致。

精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精心布局。

这是园艺的重要前提。就是对园林的主题、风格、走向要有一个总体的考虑和思路。这个道理和写文章一样。我们应该事先有一个中心主题和基本框架,然后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相互呼应,融会贯通。

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我的漫不经心的园林》中精辟阐述的那样:设计师和匠人一直追求的,是确保无论参观者站在哪里,眼前总有一幅完美的画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楼阁的布局,假山池塘的协调,花木的衬托,近景视觉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存在,才能形成完美的画面,不能有损美的失败。

第二,是精品桃选。

也就是说,花园使用的所有材料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取园中太湖石,先问其出生地。最好的选择应该是来自苏州东山西山的太湖石,那是我们老家的土产。这只是第一关。

其次,最好是把太湖石从太湖的水里挖出来。它的质地和颜色更胜一筹。最后要看它的形状和质地。还有花园里种的树,包括大小,姿态,都要反复构思,合理选择。

第三,精雕细刻。

苏州的园林,尤其是装修,无论是门窗还是陈设,都是那么的用料考究,做工精致。

如王师傅花园大门上的“枣高尧香”砖雕,瓯园山水之间的长窗上雕刻的“老寒三友”,刀工精湛,造型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众所周知,苏州网景花园被誉为“精品花园”。难怪园艺大师刘敦桢先生称赞它的精致风格:“公园里的建筑以造型优美、精致著称。”

比如“竹外一枝轩”和“射鸭廊”一带,上面挂着万川,下面倚着一个美女,一切都是那么精致玲珑。玄关也有空窗、洞窟,有圆有竖有横有横,比例适当。

看雕轩东墙嵌的玉雕。这里的松、石、竹、兰、菊以及海上的亭台楼阁都十分精致典雅,令人赏心悦目。

这无疑是苏州园林最精彩的地方。

正如明代造园大师季承所言,“虽是人作,却似天成。”这八个字也是对苏州园林自然美的经典概括。

可能有人不同意,甚至有人质疑没有自然这种东西。只要你睁开眼睛,到处都是自然风光,高山的原始,黄土坡的野性,青山绿水的抒情,红高粱地的质朴,一草一木的情趣,等等。

然而,这恰恰是苏州园林最神奇的地方。因为这种性质发生在繁华都市,发生在你们朝夕相处的家里,你们想过吗?你见过吗?

在我看来,这完全是因为东方人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到了人居生活中。

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儒释道三家在很多问题上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样的,就是人与自然要和谐,要和谐,要和谐。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将生命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全新创造。

这大概是苏州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根本原因。

难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其作出如此精辟深刻的评价:“没有哪个园林能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在短距离内再造乾坤。”

近几年似乎被遗忘了很久的昆曲,在一夜之间的《春风吹又高》中似乎又复活了。

尤其是2001,65438+8年5月8日,当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列入世界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时,她迅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好戏和高潮。先是2004年冬天,新版《长生殿》在北京上映,引起不小的轰动。然后新版“1699桃花扇”又让人眼前一亮。

最意想不到的是,2006年,由台湾省作家白先勇策划并主持制作,海峡两岸及香港的艺术家联手打造青春版《牡丹亭》,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西海岸连续演出12场。这就像在一个寂静的地方听到了雷声,立即震惊了美国观众。

昆曲,来自古老东方的中国,变幻莫测,让他们不禁惊叹,折服。

曾经的昆曲已经走过了600年的历史。它是如此的星光灿烂,令人惊叹和迷人。那么她的美在哪里呢?魅力在哪里?

昆曲最大的特点或者说感觉就是“雅”字。这是昆曲的灵魂,是昆曲的神,甚至是昆曲的大美。

一是唱功优雅。

不用说,任何一个第一次听到昆曲的人,或者刚刚接触昆曲的人,可能会说不了解,但随后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感受。这昆曲太美了,就像吴侬软语,委婉,缠绵,悠扬。

到了这个时候,好像你懂不懂什么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已经用水磨腔的曲调唱过,像催眠曲一样磨着你,领着你直入静谧如梦的境地。

毫无疑问,你被征服了,你无法抗拒只是自觉自愿的敞开心扉,导致了巨大的一拍即合的* * *声。

也许这就是昆曲的优雅和魅力。

第二,是丫在表演。

对中国戏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歌舞结合也是中国戏曲区别于世界其他戏剧流派的显著特征。

最早西方是一体化的。比如希腊悲剧中就有歌舞,最后分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戏剧在说话,歌剧站在那里唱歌,舞蹈,包括芭蕾,在那里跳舞。

我们昆曲经过不断的打磨,形成了这样一种歌舞结合,唱做并重的表演艺术。

“无声无曲无动无舞”是昆曲唱腔的一大特色。

这种表演和昆曲的水磨腔相得益彰,使昆曲原本单一的唱腔变成了歌舞的“立体”优雅。

第三,是歌词里的优雅。

学过文学的人都知道,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诗。

昆曲的歌词是戏曲舞台上的歌词,更是如此。昆曲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不仅曲调高雅,唱腔优美,歌词也很优雅,这让昆曲更是锦上添花,如画如画。

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牡丹亭·花园》,杜丽娘和春香一起唱的:“原来花儿遍地开,好像都给了那口破井。”如果有美好的一天,谁会开心?暮光之城,云雾翠轩,风雨片,烟浪画船,金平人看到的都是那么尴尬。"

听这样的歌词,是多么的感人和悲伤,又是多么的诗意和充满遐想。

没有人能不钦佩她,

两千多年的文化之河渗透成长为一座辉煌的城市。

她是世界水城的典范,东方园林的代表。

刺绣,评弹,昆曲都很精致。

早在上古农耕时代,她就已经是三国的都城了。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她是长三角的经济中心。

(本文写于2022年2-3月,支持苏州防疫工作)